《百战奇略》26章 夜战


【原文】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①春秋越伐吴②,吴人御之笠泽③,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二军④,乘夜⑤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分兵御之。越为中军潜涉⑥,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⑦

【译文】

大凡夜间对敌作战,必须多多利用火光和鼓声,以便扰乱敌人的视听,使它不知采取什么计策防备我军。这样,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夜间作战要多用火光和鼓声(来迷惑敌人)。”春秋时期,越国进攻吴国,吴军凭据笠泽进行防御,与越军隔水对峙。越王勾践把越军部分兵力编成左右两军,乘着夜暗击鼓呐喊而交错前进,吴王夫差则分兵防御。于是,越王亲率中军主力,悄悄渡过笠泽,直趋吴军主力而击鼓进攻,吴军大乱,越军一举而打败吴军。

【解析】

本篇以《夜战》为题,旨在阐述夜间作战如何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夜间作战,要用火光和鼓声来扰乱敌人的视觉和听觉,使其无法观察我军的真实情况和想出对付我的办法,这样就能战胜敌人。用“火鼓”扰乱敌人的视听,也是“示形”惑敌的方法之一。夜间作战,不便于观察,利用火光和鼓声,既可以收到迷惑敌人的作用,又可以达到声其东而击其西的目的。因此,这在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用以实施佯动制敌的一种有效战法。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进攻吴国的笠泽之战,就是体现用“火鼓”惑敌战法的一个成功战例。当时,越吴两军隔水对阵,越王勾践利用夜暗,以小分队,鸣鼓呐喊,实施左右两翼佯攻;吴王夫差误认为越军两路渡水进攻,随即分兵两路迎战。勾践乘吴军兵力分散之隙,亲率越军主力,偷偷渡过笠泽,出其不意地向吴军要害部位的中军,展开猛烈进攻,一举而败吴军,为此后灭亡吴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注释】

①夜战多火鼓:语山《孙子兵法·军争篇》。②越伐吴:即春秋时期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率军进攻吴国的笠泽之战。③笠泽:古水名。位于今江苏苏州南,自太湖东流至海,与今吴淞江平行。④越为左右二军:《左传》作“越子为左右句卒”。句卒,亦作“勾卒”,即担任出击吴军左右两翼的分队,以此扰乱和分散吴军兵力,而以主力偷渡笠泽,攻击吴军主力。⑤乘夜:马本及唐本作“使夜”,今从王本和汪本。⑥越为中军潜涉:王本作“越率军潜涉”。⑦本篇史例出自《左传·哀公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