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书名 | 介绍 |
管仲 |
管子 |
《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传说是春秋时期管仲的著作。 |
邓析 |
邓析子 |
邓析是第一个用法律作武器,开辟律师诉讼的先河。其思想“不法先王,不是礼仪”。私作“竹刑”,聚众讲法,为民众诉讼,因而得罪当权者而获刑。郑虽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
慎到 |
慎子 |
慎到,由道家发展成法家的重要人物。长期在齐国稷下学宫研究法家学术思想,在“势”、“术”、“法”三方面,慎到比较注重“势”。 |
申不害 |
申子 |
申不害,由道家发展成法家的重要人物。在韩国实行变法,颇有成效。在“势”、“术”、“法”三方面,申不害比较注重“术”。 |
商鞅 |
商君书 |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商君书》又名《商子》,是战国时法家重要的实践者商鞅所著。 |
韩非 |
韩非子 |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
李斯 |
谏逐客书 |
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被逐的路途上写了《谏逐客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