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25 讲 离心路


七、投生的法则

欲界善业在有情临死时成熟,将能投生到欲界善趣;不善业成熟,将会投生到恶趣;若曾造了色界或无色界善业,将能投生到梵天界。

根据佛陀的教法,即使投生到再好的地方,只要还没有彻底断除烦恼, 命终之后还是会堕落的。 佛陀在《增支部·第一不同所作经》 (Pa?hamanà nà kara? a sutta)中甚至这样说: 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梵天界的凡夫在梵天界过完天寿,命终后还会往生到地狱、畜生或鬼界。 (A.4.123) 在 《不动经》(a ne¤ ja sutta)也提到:空无边处、识无边处和无所有处天的凡夫在过完天寿命终后, 还会往生到地狱、畜生或鬼界。(A.3.1 1 7)

无论天界的寿命有多么漫长、多么快乐,只要烦恼没有完全被断除,以前所造的业就还有机会成熟,以前的烦恼还会现起而使他堕落。

虽然如此,但梵天人不会直接投生到地狱、畜生或鬼道。该经义注说: 由于色地、无色地凡夫梵天人还没有捨断导致往生到地狱等之业故,在命终之后还会辗转地(顺后生)往生到恶趣。又因为他们在临终时不可能存在比近行定更加强力的不善业,所以不会直接(无间)地投生到地狱等处。有情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成为梵天人后,只要还没有断除烦恼,很久以前所造作的不善业还是有机会成熟,这还是属于业果法则的范畴。业果法则并不会因为你现在做得很好, 定力强,以前所做的那些恶业就可以一笔勾销。 即使现在的福报再大、定力再强,还是会有终结的一天。同样地,即使有情的苦报再重、再漫长, 哪怕投生到无间地狱,也不会是永恒的。因此,既没有永恒的天堂,也没有永恒的地狱。地狱里的众生过去也曾经造过善业,这种善业也有机会使他重新投生到善趣。而天人和梵天人,只要还没有断除烦恼,还没有证悟圣道圣果,过去所造的不善业还是会使他再堕落到地狱、畜生和鬼道,所以说他们还没有捨断导致往生到地狱等的恶业。 只要烦恼还没有被断除掉, 恶业就有机会成熟,从而辗转地投生到恶趣。

因为梵天人在生命期间并不会产生对欲乐的贪求,也不会生起瞋心,即使在命终时,他们也不会感到恐惧和害怕。梵天人在临终时不可能有强力的不善业成熟,即使他们下一生要堕落为欲界天人或人, 在临终时还是以近行定的善业投生。

而欲界天人则会生起贪心和瞋心,在临终时尤甚。为什么呢?因为欲界天人在临终前会呈现衰相,这是他们在漫长的天寿中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当他们见到衰相出现,知道自己即将死去,即将告别快乐的天界,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焦虑、绝望和无助, 以及对天女、天宫等的依恋、不捨, 这些都是不善心,会使他们堕落到恶趣。

并不是所有的天人都能修习佛法,更不是所有的天人都有机会遇到佛陀出世。大多数天人习惯于过着放逸的欲乐生活,他们一旦面临将要失去一切,内心会感到非常彷徨、执著和爱恋, 这些临终的不善心很可能使他们堕落恶趣,投生到地狱、畜生或者鬼界。

就好像一个自小养尊处优、事事顺心的有钱人, 往往经受不了任何社会、生活上的风浪,突如其来的打击很可能使他精神崩溃。 同样地, 天人过惯了乐以忘忧的生活,突然要面临失去一切,甚至有些天人还能看到自己将要堕落地狱,他会更加恐惧。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投生的法则。

第一,无色界梵天投生的法则

无色界梵天人投生有三种情况:

1.投生到更高的无色界天。若无色界梵天人在那一生修习了更高的无色界定,他们将可依此更高定之善业投生到更高的无色界天。

2.投生到同一界天。由于无色界梵天人不可能修习比自己所在的层次更低的定,所以他们命终后最多只会投生到同一界梵天,而不会投生到更低的禅天, 例如他们不会投生到色界梵天。

3.投生为欲界的三因人天。如果无色界梵天人失去禅那,他们将会以近行定投生到欲界。由于近行定的善业属于三因善心,所以他们能投生为欲界三因结生的人或天人。

第二,色界梵天投生的法则

色界梵天人的投生有四种情况:

1.投生到无色界天。色界梵天人可以培养更高的禅那,只要他们培养的无色界善业在临终时成熟,将能投生到无色界梵天。

2.投生到色界天。色界梵天人也可以因为所培养的色界善业而投生到色界天。3.投生到欲界人天。如果梵天人造了极强的倾向于欲界的业,死后将能投生到欲界。对于在色界死后投生到欲界的众生,他们的结生心必然是二因或三因果报心。也即是说,由色界梵天死后投生的人,不可能是无因结生。不过,即使一个人前一世曾经是色界梵天人,他今生也有可能不能证得禅那。

4.对于无想有情天。 无想有情天在生命期间没有任何心识,他们的业生色法只是命根九法聚而已。由于没有心识,他们不能培养其他善业,在他们死后, 只能投生为欲界二因或三因结生的人或者天人。例如索毗德(Sobhita)尊者, 佛陀宣布他是比库弟子中忆宿命第一的弟子。他能以一念回忆到500 大劫以前。因为他的前一世是无想有情天人,前一世完全是空白,而无想有情天的寿命是 500 大劫,所以一念可以回忆到 500 大劫以前。

第三,欲界投生的法则

欲界三因结生者的投生有三种可能:

1.投生到色界、无色界天。由于三因结生者今生有可能证得禅那,所以他们能投生到相应的色界或无色界梵天。除了三果圣者以外,其他没有色界或无色界禅那的凡夫是不可能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的。

2.投生到欲界善趣。欲界三因结生者也可由所造作的欲界善业而投生为人,或者六欲天天人。

3.堕落到四恶趣。如果欲界三因结生者所造作的不善业成熟, 死后会堕落四恶趣。例如臭名昭著的迭瓦达答,他曾经拥有八种定和五神通,可以变化自在,然而, 他最终却因为所造的极重恶业而堕落到无间地狱。

欲界三因结生者所造的业可以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有因缘修行,他们不仅可以培养色界和无色界的极强善业,而且还可以在今生证悟涅槃。如果没有修行,他们只能造一些世间善业,只能依照因果法则而投生到欲界的人、天善趣。他们也有可能造作极重的不善业,恶业成熟将会使他们堕落到四恶趣。

欲界二因、无因结生者的投生有两种情况:

1.投生到欲界善趣。因为他们在生命期间不可能证得禅那,所以无法投生到梵天界,只能由于欲界善业而投生到欲界人天善趣。

2.投生到四恶趣。如果所造作的不善业成熟,则会堕落到四恶趣。

第四,圣者投生的法则

前面三种是凡夫投生的法则,下面来讲圣者投生的法则。有三类圣者:1.正自觉者,2.独觉佛,3.佛陀的弟子。其中,除了正自觉者和独觉佛都是阿拉汉圣者之外,佛陀的弟子可以分为四类:

1.初果圣者称为“入流”(sotà panna);

2.第二果圣者称为“一来”(sakadà gà m?);

3.第三果圣者称为“不来”(anà gà m?);

4.第四果圣者称为“阿拉汉”(arahant)。

入流圣者最多七次投生到人天善趣,不可能再堕落到四恶趣。

因为入流者在证得初道时已经断除了邪见、戒禁取见和疑三种最粗、最低劣的烦恼,所以未来的轮回已没有很强的动力。特别是把堕落恶趣的元凶——邪见——断除了, 即使他在尚未证得初果前造了很多恶业,也不会因此堕落恶趣。

义注讲到:初果圣者的投生必定会一世比一世好,即使投生到人界,也会投生到富贵家庭或名门望族。 即使初果圣者很放逸,也不会再有第八次结生。正如佛陀在《宝经》(Ratana sutta)中说: “即使他们极放逸,亦不再受第八有。”在这最多七次的轮回当中,他们只会投生到人天善趣, 他们的未来必定是美好的。证得入流果者通常只有两三次再生,且在未来的第三或第四世断尽烦恼而般涅槃。 当然,这也和他们个人的愿有关,有些执著生命的入流圣者也可以有超过三四世的轮回。

因为无色界梵天人无法亲近善友,也无法听闻佛法,所以他们不可能在那里证得任何圣道圣果。 但是投生到无色界梵天的初果圣者,还可以在那里证得更高的果位。因为入流圣者已经见到了出离之道,即使没有导师的指导,他们仍然可以持续地观照名色法的三相,从而证得更高的果位。

一来圣者只来此世间一次,只投生到人天善趣。

这里的“世间”是指人间或者欲界天。“只来一次”是最多只有一次。

不来圣者不再来欲界,只投生到色、无色界天。

称为“不来”是因为他们不再投生到欲界天或人界。 不来圣者死后必然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因为他们已断尽了对欲乐的贪爱和瞋恚,断尽了令众生投生到欲界的烦恼。使众生投生到欲界的烦恼称为“下分结” 。 “下分”是指欲界,“结”是捆绑。五下分结即:有身见、戒禁取见、疑、欲贪和瞋恚。 由于不来圣者已断除了五下分结,所以不会再投生到欲界,只会根据各自的定力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梵天。

大多数不来圣者会投生到净居天, 同时也只有不来圣者才能投生到净居天,所以净居天只有不来圣者和阿拉汉圣者。为什么还会有阿拉汉圣者呢?并不是说有阿拉汉死后投生到那里,而是投生到那里的不来圣者证得阿拉汉后因天寿未尽而居住在那里。因此,不来圣者证悟涅槃有五种方式:

1.中般涅槃(antarà parinibbà y?):有些不来圣者投生到梵天界后,不到生命的中寿就般涅槃。

2.生般涅槃(upahaccaparinibbày?):有些不来圣者投生到梵天界后,过了生命的中寿之后才般涅槃。

3.有行般涅槃(sasa? khà raparinibbày?):有些不来圣者投生到梵天界后,还必须精进修行才能证悟更高的圣道。

4.无行般涅槃(asa? khà raparinibbày?):有些不来圣者投生到梵天界后,无须努力修行也能证悟更高的圣道。

5.上流至色究竟(uddhaü soto akani??hagà m?):有些不来圣者投生到低等的色界天,过完该天天寿后一直往上流(投生),直到最上的色究竟天。例如他们先投生到无烦天,在无烦天过完天寿后投生到无热天,然后投生到善现天、善见天,最后投生到色究竟天,并在那里般涅槃。(Vm.888)

有类圣者极喜欢轮回(va??à bhiratasatta),缅文称为“崩新山”(bonsinsan),例如沙咖天帝、给孤独长者和维沙卡(Visà khà )居士。他们现在是生活在欲界天的初果圣者, 他们将在欲界天和人界轮回七次并证得三果后投生到色界净居天,在净居天不断地往上投生, 直到色究竟天, 最后在色究竟天那里证得阿拉汉道果并般涅槃。(D.A.2.369)

阿拉汉圣者不再投生。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正自觉时,说了下面这句话:

? Kh?? à jà ti, vusitaü brahmacariyaü , kataü kara? ?yaü , nà paraü itthattàyà ' ti.?

“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再无后有。”

阿拉汉圣者在证悟阿拉汉道果时, 其烦恼已被断尽, 生存因素已被剿灭, 他们在般涅槃后同样不会再以任何的方式投生。

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例如佛陀在世时有些比库担心地说,努力修行最终的结果是般涅槃, 般涅槃之后将成为没有, 将会走向完全毁灭。有些印度教徒也诅咒佛陀说:佛陀是至高神毗湿奴(Vishnu)的第九个化身,毗湿奴看到某个时期有很多恶人否定 《吠陀》 (Veda)经典, 否定婆罗门权威,于是化身为佛陀,宣扬邪说,教导那些恶人走向自我毁灭。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恶见(pà padi??hi)!

阿拉汉般涅槃并不是走向毁灭!般涅槃既不能说是没有,也不能说是一种生命、一种存在。 我们不能说阿拉汉般涅槃后将去哪里,或者将以什么形式继续存在。 在《中部·火瓦差经》(Aggivaccha sutta)记载:有个姓瓦差(Vacchagotta)的游方僧问佛陀,解脱心的比库般涅槃后将在哪里再生,佛陀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不恰当, 同时问 “不再生” 、 “既再生又不再生” 、 “既非再生又非不再生” 都不恰当。就好像一堆因为干草、木柴等燃料而燃烧着的大火熄灭之后,有人来问原先的大火熄灭后去了东方、西方、南方还是北方都是不恰当的一样。 同样地,五蕴已灭尽、解脱的漏尽者甚深、不可测量、难以深解,犹如大海。(M.2.190-192) 由于涅槃甚深难解,并非凡夫俗子能够臆想出来的, 结果留给后来的弟子们很多猜测和想象。后期发展出来的许多佛教派别和经典,也都试图自圆其说地解释涅槃。

业果法则先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将学习佛教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