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26 讲 缘起(一)


四、十二支缘起(3)

第五,行缘识(sa? khà rapaccayà vi¤ ¤ à ? aü )

造了什么业,则会带来什么样的果报,这就是行缘识。

欲界福行与果报

欲界福行是指八大善心之思,能带来欲界的 16 种果报识,分别是:8 善果报无因心(善果报五识 5 种;善果报领受心 1 种;善果报推度心 2 种)和 8 大果报心。

其中, 捨俱善果报推度心和八大善果报心可以成为结生心。由于过去造作的欲界福行,在生命期间将可能体验到这16 种心。

色界福行与果报

色界福行只能带来 5 种色界果报心, 在结生时成为结生心,在生命期间则生起为离心路的有分心和死心。 不过,色界梵天人在生命期间也能体验到由欲界福行带来的 5 种善果报无因心 (善果报眼、耳识 2 种;善果报领受心 1 种;善果报推度心 2 种) 。因此,色界有情在结生和生命期间能体验到 10 种果报识。

虽然证得禅那者在生命期间可以造作五种色界福行,但是在下一生中只能体验到其中的一种色界果报心。例如要投生到第四禅梵天界,先须修习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这四种色界禅那心都是在今生能够体验到。但是使他下一生投生到第四禅梵天的只有一种福行——第四禅善业,他的结生心是论教法的第五禅果报心。这位梵天人一生当中作为结生、有分和死心的果报心都是同一类心——第五禅果报心,他不能体验到第四禅、第三禅、第二禅和初禅果报心。

所以, 缘于色界福行, 果报识生起的意思是: 因为造了色界福行,色界有情在结生时和生命期间能体验到 10 种果报识——5 种色界果报心和 5 种善果报无因心。

非福行与果报

非福行有 12 种,即 12 不善心之思,能够带来 7 种果报识,分别是:不善果报五识 5 种、不善果报领受 1 种、不善果报推度 1 种。

其中,不善果报推度心可以作为有分心、结生心和死心。而在生命期间,这些心都可以体验到。如果结生心是不善果报推度心,意味着它那一生是动物等恶趣有情。而在生命期间, 只要过去生所造作的非福行成熟,今生都能体验到这些心,并且最常出现于眼、耳、鼻、舌、身这五门心路。

不动行与果报

不动行是指四无色善业之思,能够带来无色界果报心。不动行与色界福行一样,虽然一个人在前一世修定直到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证得非想非非想处定需要拥有四种色界禅那以及四种无色界禅那。但是由于其中一种不动行成熟, 使他投生到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他在非想非非想处天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都是非想非非想处果报心。然而,这种果报心确实是因为过去造作了非想非非想处善业带来的,没有这种不动行,就不能产生这种果报心。

欲界福行与结生识的关系

这里再用一个人布施并发愿投生为天人的例子来说明。

今生是人,他发愿投生为天人。错知有天人,这是无明;希望投生为天人,这是爱;执著天人的生命,这是取;之后他去做属于欲界福行的布施。 因为他欢喜地布施,这是悦俱;他相信业果法则、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这是智相应心。悦俱智相应心是欲界八大善心之一,这种心里的思称为福行。

临终时出现于意门的所缘是布施,这是三种死亡之相中的业, 意味着布施的福行将在他临终时成熟,并带来下一世的结生。他下一生投生为天人,结生识是八大果报心之一的悦俱智相应心。

造作悦俱智相应的福行和带来悦俱智相应的结生识是有联系的。 因为他的结生识是悦俱智相应果报心,属于欲界善趣有因结生心。 因为有了福行,才会有投生为天人的结生识,即“行缘识” 。

没有善业的成熟是不可能投生到欲界人天善趣的。能够投生到欲界善趣,必定是过去所造的欲界善业的结果。在行缘识里,欲界善业属于福行。有了欲界福行,才能带来欲界善趣的投生,投生时的结生识也是欲界善果报心。所以说“行缘识”。

非福行与结生识的关系

例如一个人想吃鱼肉而杀鱼,杀生是不善业、非福行。在他临死时,杀生的影像又浮现在他的意门,其临死心路的所缘是杀生,结果下一生他投生为畜生。他下一生的结生识就是不善果报推度心,因为一切恶趣众生都是以不善果报推度心作为它们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 虽然想吃鱼肉是贪根心,但在杀生时生起的心却是忧俱无行瞋根心,瞋根心里的思是非福行。这种杀生的非福行在他临终时成熟使他下一生投生为畜生, 其时的结生识是不善果报推度心。由于造作的非福行成熟,他投生为动物; 或者说这只动物的结生识是不善果报推度心,是由于他所造作的非福行带来的。因为有了非福行,才会有这只动物的结生识,所以说“行缘识”。

又如有个异常贪婪的人,从早到晚都渴望得到钱,看到钱就兴奋莫名,这是悦俱邪见相应无行心, 这种心中的思属于非福行。由于他执著自己的财产,临终时还想着自己的财产,临死心路生起的就是悦俱邪见相应贪根心,死后投生为住在自己家里的鬼。这个鬼的结生识是不善果报推度心,是邪见相应贪根心这种非福行带来的果报,所以说 “行缘识”。

这是因为非福行而带来的结生识的例子。 所以行缘识还是业和果报的关系。

色界福行与结生识的关系

例如一个人今生证得了第四禅, 这是第五禅善心,属于色界福行,他临死心路的所缘是禅相,下一生投生到广果天,成为一名光明、美丽、庄严的梵天人。

因为他有能力证得第四禅,即培育了论教法的第五禅善心, 这种心中的思属于色界福行。这种色界福行在他临终时成熟,使他投生到色界梵天, 这个梵天人的结生识是第五禅果报心。由于没有禅那善业的凡夫是不可能投生到梵天界的,能够投生到梵天界,则是色界福行的结果,所以说“行缘识”。

第六,名色(nà mar? pa)

何为“名”?

朝向故为‘名’”(namat?ti nà maü )。这里的名(nà ma)不是名字的名,而是朝向、面向的意思。朝向所缘故为“名”(a ramma? e namat?ti nà maü )。

相、味、现起、近因

名的特相是朝向,即朝向所缘;作用是与识相应; 现起为不分离,即不能离开心识单独存在;近因是识。

何为“色”?

“变坏故为‘色’”(ruppat?ti r? paü )。这里的色不是指颜色,更加不是指女色,而是指色法、物质现象。

相、味、现起、近因

色的特相是变坏,以变坏故为色; 作用是散布; 现起是无记,因为色法不会造善业或不善业; 近因是识。这里的 “色”也特指业生色。

什么是名色?

佛陀这样定义“名色”:

? Katama¤ ca, bhikkhave, nà mar? paü ? Vedanà , sa¤ ¤ à , cetanà , phasso, manasikà ro - idaü vuccati nà maü . Cattà ro ca mahà bh? tà , catunna¤ ca mahà bh? tà naü upà dàyar? paü . Idaüvuccati r? paü . Iti ida¤ ca nà maü , ida¤ ca r? paü . Idaü vuccati, bhikkhave, nà mar? paü .?

“诸比库,什么是名色?诸比库,受、想、思、触、作意,这称为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这称为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诸比库,这称为名色。”(S.2.2)

名法本来包括心与心所,但在这里特指心所。色法本来包括四种生起之因,即: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和食生色,但在这里特指业生色,即由业产生的地、水、 火、 风四界,以及眼、耳、鼻、舌、身等四大种所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