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27 讲 缘起(二)


五、十二支缘起(3)

第十六,取(upà dà na)

“执取故为‘取’。”(upà diyat?'ti upà dà naü )

相、味、现起、近因

特相是执持;作用是不放开;现起是强烈的爱与见; 近因是爱。

什么是取?

佛陀这样定义“取” :? Katama¤ ca, bhikkhave, upà dà naü ? Cattà rimà ni, bhikkhave, upà dà nà ni - kà mupà dà naü , di??hupà dà naü , s?labbatupà dà naü , attavà dupà dà naü . Idaü vuccati, bhikkhave, upà dà naü .?

“诸比库,什么是取?诸比库,有四种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库,这称为取。”(S.2.2)

取可以分为四种:

1.欲取(kà mupà dà na): “欲”是颜色、声音、香、味、触感等欲乐对象;“取”是强烈的执著。执取欲乐的对象为欲取,或者说欲乐和对欲乐的执取为欲取。

2.见取(di??hupà dà na): “见”是邪见、观点、主张。邪见和对它的执取为见取,或者执取邪见为见取。 例如相信灵魂,相信我和世间是永恒的,这是执取常见; 执著人死后什么都没有,这是执取断见。

3.戒禁取(s?labbatupà dà na): “戒禁”是指宗教仪式和修行方法。执取戒禁为戒禁取,或者戒禁和对它们的执取为戒禁取。例如执取牛戒、 牛禁等错误的修行方法为清净,认为可以导向解脱或生天。

4.我语取(attavà dupà dà na):执取自己之语为我语取,或者只是执取我之语为自我称为我语取。也即是执取五蕴为我的“有身见”(sakkàyadi??hi)或“我见”。共有二十种有身见或我语取,例如对于色蕴的执取分为“见色是我,我拥有色,色在我中,我在色中”四种, 对于受想行识四蕴,也是同样。(M.1.461; Dhs.1223; Vbh.938)

一个人会执著欲乐, 也会执著自己的观点、主张。欲取属于贪心所;见取、戒禁取、 我语取属于邪见心所,是邪见的呈现方式。所以说取表现为强烈的贪爱与邪见。

第十七,爱缘取(ta? hà paccayà upà dà naü )

由于有了爱, 依止于欲爱, 进一步被加深、强烈的欲爱即是欲取。爱与欲取在十四不善心所中都属于贪心所。 邪见只出现于贪根心中, 缘生邪见的贪称为爱,当邪见在贪的影响下被接受时即称为取。

第十八,有(bhava)

“存在及令有故为‘有’。” (bhavati bhà vayati cà 'ti bhavo)“有”包括生存和导致生存的业有。

相、味、现起、近因

特相是业与业果; 作用是令存在及存在;现起是善、不善、无记;近因是取。

什么是有?

《分别[论]》中这样定义“有” :

? Tattha katamo upà dà napaccayà bhavo? Bhavo duvidhena - atthi kammabhavo, atthi upapattibhavo.

Tattha katamo kammabhavo? Pu¤ ¤ à bhisa? khà ro, apu¤ ¤ à bhisa? khà ro, à ne¤ jà bhisa? khà ro - ayaü vuccati `kammabhavo'. Sabbampi bhavagà mikammaü kammabhavo.

Tattha katamo upapattibhavo? Kà mabhavo, r? pabhavo, ar? pabhavo, sa¤ ¤ à bhavo, asa¤ ¤ à bhavo, nevasa¤ ¤ à nà sa¤ ¤ à - bhavo, ekavokà rabhavo, catuvokà rabhavo, pa¤ cavokà rabhavo -ayaü vuccati `upapattibhavo'.Iti aya¤ ca kammabhavo, aya¤ ca upapattibhavo. Ayaü vuccati `upà dà napaccayà bhavo'.?

“其中,什么是‘取缘有’呢?有两种有:有业有,有生有

其中,什么是业有呢?福行、非福行、不动行。这称为业有。一切能带来有(生命)的业为业有。

其中,什么是生有呢?欲有、色有、无色有,想有、无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蕴有、四蕴有、五蕴有。这称为生有。

如是,此业有与生有,这称为‘取缘有’。”(Vbh.234)

“有”分为“业有” (kammabhava)和“生有” (upapattibhava)两种。这里先解释“业有”。为了获得来世而造作的业,称为业有。在这种情况下,业有相当于缘起支中的行。不过,有时也可根据它们造作的时间不同而分为“行”和“业有” 。能带来今生果报的过去之业称为行, 能带来来生的现在之业称为业有。于是,业有是指 29 种能带来未来生命的造业之思。 其中,福行有 13 种 (8 大善心之思和 5 色界善心之思) ,非福行是 12 不善心之思,不动行是 4 无色界善心之思。这29 种心中的思心所称为业有。

由这些善或不善业引生的下一世的业生诸蕴, 即业生色(果报身)和果报名法,称为生有。这些业生诸蕴包括 32世间果报心及其相应心所和业生色。 32 世间果报心分别是:10 双五识、 2 领受、 3 推度、 8 大果报心、 5 色界果报心和 4无色界果报心。

第十九,取缘有(upà dà napaccayà bhavo)

“取缘有”包括两种关系:

1.取缘业有——以取为缘,造作能引生来世的业有。

因为有执取,才会造作带来来世之业,称为取缘业有。例如发愿投生为天人,对天人的生命执著为取, 在这种执取的推动下造作善业,这种善业、福行就是业有。

2.取缘生有——以取为缘,众生依所造之业而再生。

由于执取天人的生命,并依所造的相应之业而获得投生,称为生有。

例如一个人由于贪爱、执取他人的钱财而偷盗,这些恶业使他以后投生到鬼道。 执著他人的财物是取,所造的偷盗等不善业是非福行。由于执取而造投生为鬼的不善业,这是取缘业有。由于执取他人的钱财,他依照偷盗的不善业而投生为鬼,这是取缘生有。

业有与生有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业有是指业,是从因的角度来说的; 生有是指果报,是从果的角度来说的。因此,“取缘有”包含了三种关系:1.取是烦恼,2.因烦恼而造业,3.业带来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