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第五节 与修法有关的事


3、境行果

譬如你进禅堂打坐修安般法门,不过是开始练习,要修到行住坐卧都在这个境界里,那是光明清净的,这才达到学佛的境界,而你每天的境、行、果如何,也都是很明显的。今天再补充昨天晚上讲的,我提出来境、行、果如何,也都是很明显的。今天再补充昨天晚上讲的,我提出来境、行、果,对学密宗,学禅,学一切法门都是很重要的。过去上课没有讲,因为是白讲,今天正式在禅堂里修“十六特胜”,所以就叫你们注意了。做一分的工夫有一分的收获,做两分的工夫有两分的收获,一步一步都有它的境、行、果。

其实这三个字岂止是修行,我们读书也好,写字也好,求学也好,做任何工夫也好,都有它的境、行、果。但是这三个字用之世间法上,并不妥当;因为真正的境、行、果是实证的、实修的,所以十六特胜是要实证实修。实修实证以后,你的气质会改变,使你的身体,不会常在病中,至少是减轻病痛。自己晓得业力很重,业病那么重,解脱不了,就要忏悔;所以先要你修准提法,念咒子,先修忏悔,先培养功德等等。

如果修行没有境界我们修个什么呢?你写毛笔字也好,读书也好,每天有进步,那就是一个境界!如果连境界是什么都认不清楚,怎么行呢!注意哦!境界的道理不是空洞的理论,其实讲哲学的道理,空洞的理论也有个境界。譬如我们讲到看电影,演得好演得坏,动作、神气有个境界的,你用不用功都是有境界的。所以千万要注意“境、行、果”。

学佛那么多年,打坐那么久,境也没有,工夫也没有,境、行、果什么都谈不上,那是没有用的。

譬如《达摩禅经》中,十六特胜里有一段,我曾经告诉你们说,这一段等你们到了那个境界,我再告诉你们。乃至他们几个出家的,我都这样对他们讲。这一段我不讲的原因是因为你们没有这个境界。譬如修止修定,修安那般那,到“除诸身行”的时候,《达摩禅经》告诉你一句话“流光参然下”,你身心和法界的光明合一了,那是境界,必定的境界。那时你坐在这里一身内外是光,是哪一种光呢?这问题深的很,那太多了,佛经上描述青色光,黄光黄光......那是你的功力了。

譬如今天某人告诉我,他今天很进步啊,好像什么都懂了。我听了只“哦”了一声,希望他进步,但我知道他的程度,他真的会这么快的超越吗?譬如知息遍身,全身呼吸自由;还有除诸身行,也都是有它的境界的。

什么是境界?譬如你呼吸进来,念头专一了,像有人今天感觉有点进步,他说:我今天做到每个呼吸进来出去我都清楚。这是他今天的境界。我说:你这个才是进步。因为他平常都是在忙,思想散乱,他真专一了,那就是他的境界,他自己会有感觉的。到你工夫深了,譬如知息入,你觉得自己呼吸跟天地虚空相往来,自己觉得吸进来直到脚底心,到头顶。也就是孟子讲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和庄子讲的“与天地精神往来”,这都不是空话,都是有它的境界的。

譬如讲修行,你真的做到除诸身行以后,心作喜、心作摄,十六特胜只要达到止、观这个境界,你自己就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和外界的光明合一,一片光明,是真的有这个境界,不是没有境界。没有境界修行干什么?譬如你们在这里打坐,盘腿半个钟头,舒服啊,痛啊,就有感觉嘛!这个就是你的境界,境界一定来的。或者觉得身上舒服多了,舒服也是个境界,痛苦也是个境界。痠、痛、胀、麻、痒也都是境界,你一定有感受的境界。

你们研究《达摩禅经》的,曾来问过这一段,我当时说:以后再说。所以今天才告诉你,不是不把秘密告诉你,是因为你们统统没有到,没有经验过。这就是工夫,就是境了,真正的境“流光参然下”,在密宗叫做“灌顶”,这个时候是佛菩萨真正给你灌顶下来,从上面的虚空整个灌下来,好像淋浴从顶上淋下来一样,清凉自在,这就是境、行、果。所以修行要注意“境”、“行”,跟你的工夫配合,最后证“果”。所以修道最后证罗汉果、菩萨果,直到成佛,绝对不是空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