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离娄》公义私情


这是东汉时杨震的故事,杨姓后世的堂名为「四知堂」,就是表扬他们杨家祖先杨震的德行,要后人仿行。

有一次,有人在深夜找杨震,去讲私情,送了一个很大的红包,被他拒绝了。杨震说,所请托的事,只要在公事上依法过得去的,他绝对照办。送红包的人便对他说:现在夜深了,你收下这笔钱,不会有任何人知道。杨震说:你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至少就有四方面知道了。那位送红包的人听了,非常惭愧,只好向他道歉。这就是处理公义与私情应有的态度。

又如汉末魏初的时期,蜀汉向魏投降以后,东吴尚凭借长江之险和魏对峙。到了晋朝,大元帅为羊祜,东吴的大元帅为陆逊之子陆抗。他们两人,在公谊上是敌对的;在私交上,则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相互敬重,相互爱惜,英雄惜英雄,因此经常会互送礼物。羊祜有一次送食物给陆抗,陆抗拿了就吃。左右的人见了建议说,还是先检查一下吧,如果下了毒,那可不得了。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羊祜字叔子,他哪里是一个偷偷摸摸暗中下毒害人的小人呢?陆抗照样吃下去,果然没有事。

他们在私交上如此之好,如此之相互信任,可是在公谊上,敌人就绝对是敌人。

唐人刘禹锡的诗说:「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羊祜年纪大时,将要退休之前,向晋朝上一个报告,指出对东吴的仗不能打,原因是东吴还有人才。所以遗命告诉他所推荐的下一任,要等到陆抗死后才发动战争,把东吴灭掉。

再说宋朝的名相王曾,凡是有人向他请托,要求为官、升迁,他都毫不客气地当面拒绝;实际上朝中的许多大员,都是他暗中向朝廷推荐的。所以有很多不知道的人骂他,这也是人性脆弱的一面,对人有所要求而不遂时,就怨恨别人。他的后辈范仲淹了解实际情形,就对他说:「选贤任能是你为相的职责,为什么你对推荐提拔人才这件事不加宣扬呢?」王曾告诉范仲淹说:「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作为一个国家的官员,不可以把完名美节皆归己。一个做大事业的人,如果对于天下的好名声、完整的节操都归于自己,那么,那些责备、抱怨又有谁去负担呢?我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不是为我自己培养人才,要他们对朝廷感恩图报就好了,为什么要他们来感谢我?如果让他们来感谢我,那是授恩私事,等于我拿国家的名器,为自己做人情。这种事我不会做的。范仲淹听了,立即跪下来,表示惭愧与敬佩。历史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名臣,尤其到了崇高的地位时,都会无怨无悔地去担当别人一切的不佳影响,这就是公谊。

现代来说,一个主管,都会遇到公道私情的问题。一个人有了地位,有了权力,还要去揽一切完名美节为己有,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

从另一个方面研究,例如文天祥这位忠臣,那真是千秋万世的气节,非常了不起;文天祥的兄弟,也是宋朝的状元,而与哥哥恰恰相反。哥哥文天祥,是为尽忠宋朝而死;他却在元朝当「承旨」,等于皇帝的秘书长,类似有副宰相的权力。有两首诗讲:

兄也为难弟也难 岭云出岫不同观
同根若自分枝叶 一树梅花有两般

南枝向暖北枝寒 一树梅花有两般
谁知北去留承旨 也是南朝一状元

第一首的意思是,兄弟两人都很为难,哥哥尽忠,须牺牲死难;弟弟投降负辱,也是一难。他们虽是亲兄弟,却和山岭间的云气一样,一同自谷底升起,出岫以后就不一样了。虽然是同根的一株梅花树,待枝叶一分,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因为他们是江西人,江西在梅岭之北,即大庾岭之北,又名岭北。梅岭以梅花得名,故诗人就地取材,以梅来比喻,显示这两兄弟的不同境况。「一树梅花有两般」,这句诗常被后人借用。

第二首,「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树梅花有两般」,大庾岭为江西广东的分界岭,岭南和岭北的气候截然不同。所以在岭头的梅花,同是一树,向南枝的冬天就开花了,要等到南枝的花将谢时,北枝才开花。所以诗人以此岭头之梅来比喻,指文天祥的弟弟在南宋派他到北方为大使时,被元世祖扣留,最后投降,做了元世祖的「承旨」。

这些都是公谊私情不一致的现象,历史给予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