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杜蒉扬觯

《礼记·檀弓下》

【题解】 晋大夫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就和乐师、近臣一起喝酒奏乐,杜蒉机智劝谏,以三次罚酒引起国君的好奇发问,以三次对答批评师旷、李调和自己,启发国君觉悟自责,从而达到进谏的目的。

【原文】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毋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译文】

知悼子去世,还没有安葬,晋平公就喝起酒来,师旷和李调在一旁侍候,并敲钟作乐。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就问:“在哪儿敲钟?”有人回答说:“在寝宫。”杜蒉走进寝宫,一步一级地走上台阶。他斟了一杯酒,说:“师旷,喝了这杯。”又斟了一杯,说:“李调,喝了这杯。”然后又斟了一杯,在殿堂之上,面朝北面跪坐而饮。喝完之后走下台阶,快步走出寝宫。

晋平公喊他进去,说:“杜蒉!刚才你心里也许要开导我,所以我没有主动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杜蒉回答说:“在甲子、乙卯忌日,君主不得饮酒作乐。如今知悼子的灵柩还停在堂上,这是比甲子、乙卯忌日更重要的事。师旷身为太师,却不提醒您,因此罚他一杯。”平公又问:“你罚李调喝酒,又为什么呢?”杜蒉回答说:“李调是国君您亲近的臣子,却因贪于饮食而忘记君主应忌讳的事情,因此罚他一杯。”平公又问:“你罚自己一杯,又为什么呢?”杜蒉回答说:“我是个厨师,不好好给您侍候饮食用具,却敢越职进谏,因此也罚自己一杯。”平公说:“我也有错,斟上酒罚我一杯吧。”杜蒉洗净觯,斟上酒,举到平公面前,平公对侍者说:“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丢弃这只觯。”

直到现在,每逢主人敬完酒,就举起手中的觯,人们把这个动作称为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