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李白


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读】

题一作《静夜思》。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新乐府辞》,并作说明:“新乐府者……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虽说是平常的思乡之作,却赢得历代诗评家赞赏不已。钟惺说:“忽然妙景,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唐诗归》)黄生则说:“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之真率而有味。”又:“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又:“语似极率易,然细读之,乃知明月在天,光照于地,俯视而疑,及举头一望,疑解而思兴,思兴而头低矣。回环尽致,终不得以率易目之。”(《唐诗摘抄》)钟惺强调此诗灵感兴会,偶然天成。黄生则赞叹其似率而曲。综合二者,小诗之妙尽在其中。

怨情

美人卷珠帘 [1] ,深坐颦蛾眉 [2]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解读】

李白另有一首七言《怨情》,写弃妇怨情,与此相似。

乍读此诗,犹见白描仕女图:珠帘高卷,闺房深处一美人蹙眉静坐,脸上泪痕未干。这本是常见之思妇怨女,似乎并无值得品味之处。而读罢却又有勾连未尽之意。何也?李攀龙一语破的:“不知恨谁,最妙!”(《唐诗训解》)而“最妙”处又能隐于诗中,使人“浑浑无句可摘”(邢昉《唐风定》),不由人不叹为“神物”(同上)。

【注释】
[1]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珮之声。”又《拾遗记》卷三:越国贡美女二人入吴国,吴王处之以椒房,又贯细珠为帘幌,朝下遮阳,夕卷待月。卷珠帘:有所等待的动作情态。
[2]深坐:坐于幽暗深邃之处。颦(pín):皱眉。蛾眉:蚕蛾的触须细长似人眉,故用以比喻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