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木部(14)


枸橘
释名 臭橘。
气味 (叶)辛、温、无毒。
主治 下痢脓血后重(同萆 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附方 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枸橘的果实,洗净、晒干,切成片,可治胃脘胀满,消化不良、便秘、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
图片

点击
放大

栀子
释名 木丹、越桃、鲜支。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1. 鼻血。用山栀子烧灰吹入鼻中。屡试皆效。
  2. 小便不通。用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盐少许,俣捣烂贴脐上及阴囊,过一会即通。
  3.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不、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4. 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5.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6. 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7. 热水肿。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8.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9. 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10. 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11.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12. 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13.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14.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15.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16. 伤折肿痛。用栀子、白面同捣烂,敷涂痛处,甚效。
  17. 汤烫火烧。用栀子末和鸡蛋清调浓敷涂。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酸枣
释名 山枣。
气味 (酸枣)酸、平、无毒。
主治
  1. 胆风沉星(胆风毒气,虚实不调,昏沉多睡)。用酸枣仁一两(生用)、蜡茶二两,以生姜汁涂炙微焦为散。每取二钱,加水七分煎至六分,温服。
  2. 胆虚不眠(心多惊悸)。用酸枣仁一两,炒香,捣为散。每服二钱,竹叶汤调下。又方:再加人参一两、辰砂半两、乳香二钱半,调炬蜜做成丸子服下。
  3. 振悸不收藏。用酸枣仁二升,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加水八升,煮成三分,分次服。此方称“酸枣仁汤”。
  4. 虚烦不眠。用酸枣仁二升, 母、干姜、茯苓、芎 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先以水一斗煮枣仁,得汁七程式,再放入其余各药同煮,最后得汁三程式,分次服下。此方名“酸枣仁汤”。
  5. 骨蒸不眠。用酸枣仁一两,加水二碗研绞取汁,下粳米二合煮粥。粥熟后,再下地黄汁一合,煮匀吃下。
  6. 盗汗,用酸枣仁、人参、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白棘
释名 棘刺、棘针、赤龙爪。花名刺原。
气味 (白棘)辛、寒、无毒。
主治
  1. 小便尿血。用白棘三升,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三次服。
  2. 明脏虚冷,腹胁刺痛。用白棘一合(焙过)、槟榔二钱半,加水一碗,煎至五分,再加好酒半碗,煮开几次后,分二次服。
  3. 睫毛倒生。用白棘一百二十个、地龙二条、木贼一百二十节、木鳖子仁二个,共炒为末,摘去倒毛,每日以药末吸入鼻内三、五次。睫毛即不再倒生。
  4. 龋齿腐朽。用白棘二百枚(朽落地者),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含漱。或烧棘涂病齿,再敷雄黄末。
  5. 小儿口噤,惊风不乳。用白棘烧为还想,水送服一钱。
  6. 小儿丹肿。用水煮白棘根汁洗搽。
  7. 痈前痔漏。治方同上。
  8. 疔疮。用白棘(倒钩者)三枚、丁香七枚,是入瓶中烧存性,加未满月的婴儿粪和匀,每日涂疮三次。
  9. 诸肿有脓。用白棘烧灰,水送服一钱。一夜之间,肿即可出头。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蕤核
释名 白桵仁、棫仁。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 多种眼疾(眼目昏暗,痒痛隐涩,赤肿羞明,能远视,迎风有泪,多见黑花)。用蕤仁(去皮,压去油)二两、脑子二钱半,一起研匀,加生蜜六钱,收存点眼。此方名“零星雪膏”。又方:用蕤仁(去油)三钱,甘、草、防风各六钱,黄连五钱,先以的在味煎取浓汁,次下蕤仁作成膏,每日点眼。眼方名“百点膏”。
  2. 目翳。用蕤仁(去油)五分、盐一分、猪胰子五钱,共捣如泥,收存点眼,能取下翳膜。又方:用蕤仁(去油)一两,加白蓬砂一钱、麝香二分,研匀收存,去翳甚效。这两个方子,都称为“拔云膏”。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