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草部(35)


释名  
气味 (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
  1. 霍乱烦渴。用蓼子一两、香豉二两,每服二凶,水煎服。
  2. 胃冷不能饮食,冬卧脚冷,秋日取蓼晒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饭造酒。酒熟后,每日饮适量。十天以后,眼明气壮。这样制成的酒,称为“蓼汁酒”。
  3. 肝虚转筋,吐泻。用蓼茎、叶泻。用蓼茎、叶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 小儿冷痢。用蓼叶捣汁服。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荭草
释名 游龙、石龙、天蓼、大蓼。
气味 (实)咸、微寒、无毒。
主治 消渴、去热、明目益气、亦治瘰疬、痞块。荭草的花能散血、消积、止痛。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水蓼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1. 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 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马蓼
释名 大蓼、墨记草。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杀肠中寄生虫。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闾茹
释名 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 茹。
气味 (根)辛、寒、有小毒。
主治
  1. 痈疽肿痛。用闾 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2. 疥疮。用闾 茹研为末,加轻粉、香油调匀敷涂。
  3. 伤寒咽痛(毒气上攻发肿)。用指甲大小的闾 茹一块,放口中嚼汁咽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