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眼科方歌】治血剂


1.当归补血汤[1](《原机启微》)

亡血过多须补血,芎归芍膝天冬抉,

生地熟地术防草,睛珠酸痛服之悦。

【组成】当归10g,熟地黄15g,川芎5g,牛膝10g,白芍药10g,炙甘草5g,白术10g,防风5g,生地黄15g,天门冬10g,水煎,稍热服。

【功用】补血,滋阴,止痛。

【应用】睛珠疼痛,不能视物,羞明酸涩,眼睫无力,眉骨太阳,俱各痠痛,属血虚者,可用于视疲劳及慢性视神经炎等病。

2.宁血汤(经验方,录自《中医眼科学》)

宁血白茅芍及蔹,阿胶侧柏墨旱莲,

黑栀生地仙鹤草,专治内眼出血鲜。

【组成】仙鹤草10g,旱莲草10g,生地黄15g,栀子炭10g,白芍药10g,白及10g,白蔹10g,侧柏叶10g,阿胶10g(烊化和服),白茅根10g,水煎服。

【功用】清火,凉血,止血。

【应用】内眼出血初期,仍有出血倾向,属血热妄行者。

3.祛瘀汤(经验方,录自《中医眼科学》)

祛瘀郁金芎归地,桃仁丹参配赤芍,

旱莲泽兰仙鹤草,眼底出血瘀阻络。

生蒲黄汤功略同,荆炭生地郁金酌,

旱莲川芎丹皮参,散收兼施功效卓。

【组成】川芎10g,归尾10g,桃仁10g,赤芍药10g,生地黄15g,旱莲草10g,泽兰10g,丹参15g,仙鹤草10g,郁金10g,水煎服。

【功用】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应用】内眼出血,病情基本稳定,无再出血倾向。

【附方】生蒲黄汤(《中医眼科六经法要》)生蒲黄24g,旱莲草24g,丹参15g,荆芥炭12g,郁金15g,生地黄12g,川芎6g,牡丹皮12g,水煎服。功能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应用同祛瘀汤。

4.人参苏木汤(《眼科集成》)

人参苏木治暴盲,瘀血停留玄府伤。

《捷径》加入桔红桃,芎归生地赤芍帮。

【组成】西洋参12g,苏木15g[2] 水煎服。

【功用】祛瘀益气。

【应用】眼底出血成瘀,体偏虚者。

【附方】人参苏木汤(《目科捷径》)党参[3] 15g,苏木15g,桃仁10g,桔(橘)红10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黄15g,赤芍药10g,水煎服。功能祛瘀益气。应用同《眼科集成》人参苏木汤。

5.破瘀汤(何有全方)[4]

破瘀丹参归芍芎,郁金桃仁牛膝茺,

蟅虫水蛭大黄入,眼底积血收奇功。

【组成】当归10g,赤芍药15g,川芎10g,丹参30g,茺蔚子15g,郁金10g,桃仁10g,蟅虫10g,水蛭10g,牛膝10g酒炒大黄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食后服。20剂为1个疗程。

【功用】破血化瘀。

【应用】重证玻璃体积血,无出血期(出血后3—10天)。

6.归芍红花散(《审视瑶函》)

椒疮累累胞内生,风热搏血瘀滞成。

归芍红花生地翘,栀芩防甘白军增。

【组成】当归、大黄、栀子、黄芩、红花,以上俱酒洗,微炒,赤芍药、甘草、防风、白芷、生地黄、连翘,各等分为末,每服10g,水煎,食远服。现代临床常改作汤剂:生地黄15g,甘草、防风各5g,余药各10g,水煎服。

【功用】祛风清热,活血化瘀。

【应用】沙眼进行期、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慢性滤泡性结膜炎等病,属风热相搏,血滞瘀结者;亦用于沙眼性角膜炎。

7.经效散(《济生方》)

经效散治撞刺伤,柴草连翘与大黄,

犀角赤芍当归尾,泄热化瘀效相当。

【组成】大黄10g,当归尾10g,赤芍药10g,甘草5g,连翘10g,柴胡10g,犀角3g(磨汁或锉末冲服,现用水牛角60g代),水煎,食远服。

【功用】泄热散瘀。

【应用】机械性眼外伤伴感染者;亦用于眼化学伤及肝经瘀热所致的内、外眼病。

8.分珠散(《眼科集成》)

分珠乳香与血竭,苏木红花归膝斟,

朱砂槐花与紫草,大黄蒲黄丹皮参。

止痛没药[2]硝黄竭,当归立效乳香军。

凉血散血并止痛,目中瘀热三方珍。

【组成】槐花10g,蒲黄10g,苏木10g,红花10g,紫草10g,牡丹皮15g,丹参10g,血竭2g(研末,药液冲服),乳香10g,大黄10g,朱砂1g(研末,药液冲服),当归尾10g,牛膝10g,水煎服。

【功用】清热凉血,化瘀定痛。

【应用】眼部血热瘀结证,头眼痛甚者;亦用于眼外伤,内、外眼出血,眼部红肿灼热,疼痛较剧者。

【附方】(1)止痛没药散(《医宗金鉴》)没药60g,芒硝45g,大黄45g,血竭30g,捣筛为细末,食后热茶清调下3g。可改作汤剂 :血竭2g(研末、药液冲服),余药各10g(芒硝冲服),水煎服。功能泻火,化瘀,定痛。应用于眼外伤,属血热瘀结,痛甚,便秘者尤宜。

(2) 当归立效散(《普济方》)当归、大黄各30g,乳香3g(研),锉碎,每服21g,水煎,食后临卧温服。可改作汤剂:三味各10g,水煎服。功能泻火,化瘀,定痛。应用同分珠散。

注释

[1]当归补血汤:又名芎归补血汤。

[2]原方中苏木45g,录此供参考。

[3]党参:为人参之误,但临床常用之。

[4]录自《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4;4(3):148

[5]止痛没药散:又名没药散。

[6]没药:指止痛没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