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卷五 少小婴孺方


○序例第一

(论三首 方二首 择乳母法) 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诗》有厥初生民,《传》曰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着,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史,故今斯方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耆老者,则是崇本之义也。然小儿气势微弱,医士欲留心救疗,立功瘥难,今之学人,多不存意,良由婴儿在于襁褓之内,乳气腥臊,医者操行英雄,讵肯瞻视,静言思之,可为太息者矣。《短剧方》云:凡人年六岁以上为小,十六岁以上为少,(《巢源》、《外台》作十八以上为少),三十以上为壮(《巢源》、《外台》作二十以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其六岁以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者皆为无所承据也。中古有巫妨(《巢源》作巫方)者,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逮于晋宋,江左推诸苏家,传习有验,流于人间。齐有徐王者,也有《小儿方》三卷,故今之学人,颇得传授。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于少小,详其方意,不甚深细,少有可采,未为至秘。今博采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以为此篇,凡百居家,皆宜达兹。又曰:小儿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有多少为异。其惊痫客忤解颅不行等八九篇合为此卷,下痢等余方并散在诸篇,可披而得之。

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一作百五十日。)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此其定法,若不能依期,必有不平之处。

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九十六日三变。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 且蒸。一百六十日五变。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小儿所以变蒸者,是荣其血脉,改其五脏,故一变,竟辄觉情态有异。其变蒸之候,变者上气,蒸者体热,变蒸有轻重,其轻者体热而微惊,耳冷尻冷,上唇头白泡起如鱼目珠子,微汗出,其重者体壮热而脉乱,或汗或不汗,不欲食,食辄吐 ,目白睛微赤,黑睛微白。又云:目者重,赤黑者微。变蒸毕,目睛明矣,此其证也。单变小微,兼蒸小剧,凡蒸平者五日而衰,远者十日而衰,先期五日后之五日为十日之中,热乃除耳。儿生三十二日一变,二十九日 先期而热,便治之如法,至三十六七日蒸乃毕耳。恐不解了,故重说之。且变蒸之时,不欲惊动,勿令旁多人,儿变蒸或早或晚不如法者多。又初变之时或热甚者,违日数不歇,审计变蒸之日,当其时有热微惊,慎不可治及灸刺,但和视之。若良久热不可已,少与紫丸微下,热歇便止。若于变蒸之中,加以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其诊皆相似,惟耳及 尻通热,口上无白泡耳。当先服黑散以发其汗,汗出,温粉粉之,热当歇,便就瘥。若犹不都除,乃与紫丸下之。儿变蒸时若有寒加之,即寒热交争,腰腹夭纠,啼不止者,熨之则愈也。(熨法出下编炙粉絮熨者是。)变蒸与温壮伤寒相似,若非变蒸,身热耳热尻亦热,此乃为他病,可作余治,审是,变蒸不得为余治也。

又一法,凡儿生三十二日始变,变者身热也。至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其状卧端正也 。至九十六日三变,定者候丹孔出而泄。至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以能咳笑也。至一百六十日五变,以成机关也。至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五机成也。至二百二十四日七变,以能匍匐也。至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以知欲学语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以亭亭然也。凡小儿生至二百八十八日九变四蒸也,当其变之日,慎不可妄治之,则加其疾。

变且蒸者是儿送迎月也,蒸者甚热而脉乱,汗出是也。近者五日歇,远者八九日歇也。当是蒸上不可灸刺妄治之也。

●紫丸

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并挟伤寒温壮,汗后热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进,乳则吐 ,食痫,先寒后热方。

代赭 赤石脂(各一两) 巴豆(三十枚) 杏仁(五十枚)
上四味为末,巴豆、杏仁别研为膏,相和,更捣二千杵,当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捣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食顷后,与少乳勿令多,至日中当小下热除。若未全除,明旦更与一丸。百日儿服如小豆一丸,以此准量增减。夏月多热,善令发疹,二三十日辄一服佳。紫丸无所不疗,虽下不虚人。

●黑散

治小儿变蒸中挟时行温病,或非变蒸时而得时行者方。

麻黄 杏仁(各半两) 大黄(六铢)
上三味,先捣麻黄大黄为散,别研杏仁如脂,乃细细纳散,又捣,令调和纳密器中。一月儿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温粉粉之,勿使见风。百日儿服如枣核,以儿大小量之。

●择乳母法

凡乳母者,其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是血气所生也。其乳儿者,皆宜慎于喜怒。

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求备。但取不胡臭、瘿 、气嗽、 疥、痴癃、白秃、疡、沈唇、耳聋、 鼻、癫痫,无此等疾者,便可饮儿也。师见其故灸瘢,便知其先疾之源 也。

○初生出腹第二

(论二首 凡十二事 相儿寿夭法) 论曰: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为之玉衡。(一作衔。)若 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疾矣。

儿生落地不作声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须臾当啼。儿生不作声者,此由难产少气故也,可取儿脐带向身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声自发;亦可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

儿已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后断脐,不得以刀割 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趺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若先断脐,然后浴者,脐中水,脐中水则发腹痛。其脐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宜急剔拨去之,不尔入儿腹成疾。断儿脐者,当令长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伤脏,不以时断。若 汁不尽,则暖气渐微,自生寒,令儿脐风。

生男宜用其父旧衣裹之,生女宜用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为善,不可令衣过浓,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儿衣绵帛特忌浓热,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便宜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

凡裹脐法,椎治白练令柔软,方四寸,新绵浓半寸,与帛等合之,调其缓急,急则令儿 吐。儿生二十日,乃解视脐。若十许日儿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或脐燥,还刺其腹,当 解之易衣更裹。裹脐时闭户下帐,燃火令帐中温暖,换衣亦然,仍以温粉粉之,此谓冬时寒 也。若不愈,烧绛帛末粉之。若过一月脐有汁不愈,烧虾蟆灰粉之,日三四次。若脐中水及 中冷,则令儿腹绞痛,夭纠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当炙粉絮以熨之,不时治护。

脐至肿者当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壮,轻者脐不大肿,但出汁。时时啼呼者,捣当归末和胡粉敷之,炙絮日熨之,至百日愈,以啼呼止为候。若儿粪青者冷也,与脐中水 同。

儿洗浴断脐竟 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 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胸中恶汁也。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更与之若前。所服 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如得吐去恶汁,令儿心神智慧无病也。饮 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甘草汤,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

儿新生三日中,与朱蜜者不宜多,多则冷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痫,气急变噤痉而死。

新生与朱蜜法,以飞炼朱砂如大豆许,以赤蜜一蚬壳和之,以绵缠箸头沾取,与儿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尽此一豆许,可三日与之,则用三豆许也,勿过此,则伤儿也。与朱蜜竟,可与牛黄如朱蜜多少也,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也。

新生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浓饮,如奶酪浓薄,以豆大与儿咽之,频咽 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可与哺也。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 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 弱难养。三十日后虽哺勿多,若 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哺乳不进者,腹中皆有痰癖也,当以四物紫丸 微下,节哺乳,数日便自愈。小儿微寒热,亦当尔利之,要当下之,然后乃瘥。

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儿若 脐未愈,乳儿太饱,令风中脐也。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咳痢。母新房 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喜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疝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

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猪乳,大佳。

凡乳母乳儿,当先极 ,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辄夺其乳,令得息,息已,复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儿 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儿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

浴儿法:

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之疾也。凡儿冬不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痫。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 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

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梅根、李根各二两,枝亦得, 咀,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

治小儿惊,辟恶气,以艾虎汤浴,艾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三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则煮用之。

凡小儿初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中亦有之,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或妊娠时嗜糯米使之然。治之之法以发缠箸头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脱去,如不脱,可煮栗 汁,令浓,以绵缠箸头拭之。若春夏无栗 ,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后喜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可以 爪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

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 盛水状者,若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刺决之,令气泄,去青 黄赤血汁也,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 如此者,名重 。有着齿龈上者,名重龈。皆刺去血汁也。

小儿生辄死,治之法:

当候视儿口中悬雍前上 有泡者,以指摘取头决,令溃去血,勿令血入咽,入咽杀儿,急急慎之。小儿初出腹,骨肉未敛,肌肉犹是血也,血凝乃坚成肌肉耳,其血沮败不成肌肉,则使面目绕鼻口左右悉黄而啼,闭目聚口撮面,口中干燥,四肢不能伸缩者,皆是血脉不敛 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与龙胆汤也。(方出本卷惊痫篇。) 相儿寿夭法:

儿初生叫声连延相属者,寿。

声绝而复扬急者,不寿。

啼声散,不成人。

啼声深,不成人。

脐中无血者,好。

脐小者,不寿。

通身软弱如无骨者,不寿。

鲜白长大者,寿。

自开目者,不成人。

目视不正数动者,大非佳。

汗血者,多厄不寿。

汗不流,不成人。

小便凝如脂膏,不成人。

头四破,不成人。

常摇手足者,不成人。

早坐、早行、早齿、早语,皆恶性,非佳人。

头毛不周匝者,不成人。

发稀少者强,不听人(一作不聪)。

额上有旋毛,早贵,妨父母。

儿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

尻骨不成者,能倨而死。

掌骨不成者,能匍匐而死。

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

膑骨不成者,能立而死。

身不收者,死。

鱼口者,死。

股间无生肉者,死。

颐下破者,死。

阴不起者,死。

阴囊下白者,死;赤者,死。

卵缝通达黑者,寿。

论曰:儿三岁以上,十岁以下,视其性气高下,即可知其夭寿大略。儿小时识悟通敏过 人者,多夭,大则顶 、颜回之流是也。小儿骨法成就威仪回转迟舒稍费人精神雕琢者,寿 。其预知人意回旋敏速者,亦夭。即杨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观之,夭寿大略可知也,亦 犹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是知晚成者,寿之兆也。

○惊痫第三

(论三首 方十三首 灸法二十六首) 论曰:少小所以有痫病及痉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新生即痫者,是其五脏不收敛,血气不聚,五脉不流,骨怯不成也,多不全育。其一月四十日以上至期岁而痫者,亦由乳养 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也,病先身热,掣 惊啼叫唤而后发痫。脉浮者为阳痫,病在六 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病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呼,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病在 五脏,内在骨髓,极难治也。病发身软时醒者,谓之痫也。身强直反张如弓不时醒者,谓之 痉也,诸反张,大人脊下容侧手,小儿容三指者,不可复治也。凡脉浮之与沉,以判其病在 阴阳表里耳。其浮沉复有大小滑涩虚实迟快诸证,各依脉形为治。

《神农本草经》说:小儿惊痫有一百二十种,其证候微异于常,便是痫候也。初出腹,血脉不敛,五脏未成,稍将养失宜,即为病也。时不成人,其经变蒸之后有病,余证并宽,惟中风最暴卒也。小儿四肢不好惊掣,气息小异,欲作痫,及变蒸日满不解者,并宜龙胆汤 也。

凡小儿之痫有三种,有风痫,有惊痫,有食痫。然风痫、惊痫时时有耳,十儿之中未有一二是风惊者。凡是先寒后热发者,皆是食痫也。惊痫当按图灸之,风痫当与猪心汤,食痫 当下,乃与紫丸佳,凡小儿所以得风痫者,缘衣暖汗出,风因入也。风痫者,初得之时,先 屈指如数,乃发作者,此风痫也。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乃发作者,此惊痫也。惊痫微者急持之,勿复更惊之或自止也。其先不哺乳,吐而变热后发痫者,此食痫,早下则瘥,四味 紫丸逐癖饮最良,去病速而不虚人,赤丸(方中本无赤丸,详后,癖结胀满篇第一方,紫双 丸用朱砂色当赤,疑即赤丸也)瘥快,病重者当用之。

凡小儿不能乳哺,当与紫丸下之。小儿始生,生气尚盛,但有微恶,则须下之,必无所损,及其愈病,则致深益,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凡下,四味紫丸最善,虽 下不损人,足以去疾。若四味紫丸不得下者,当以赤丸下之。赤丸不下,当倍之。若已下而 有余热不尽,当按方作龙胆汤稍稍服之,并摩赤膏(方见本篇末)。风痫亦当下之,然当以 猪 心汤下之。惊痫但按图灸之,及摩生膏(方见本篇末),不可大下也,何者?惊痫心气不定 (一作足),下之内虚,益令甚尔。惊痫甚者,特为难治,故养小儿,常慎惊,勿令闻大声,抱 持之间,当安徐勿令惊怖。又天雷时,当塞儿耳,并作余细声以乱之也。

凡养小儿,皆微惊以长其血脉,但不欲大惊,大惊乃灸惊脉,若五六十日灸者,惊复更 甚,生百日后灸惊脉乃善。儿有热不欲哺乳,卧不安,又数惊,此痫之初也,服紫丸便愈,不愈复与之。儿眠时小惊者,一月辄一,以紫丸下之,减其盛气,令儿不病痫也。

儿立夏后有病,治之慎勿妄灸,不欲吐下,但以除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汤、散,见下编伤寒条中),除热赤膏摩之,又以膏涂脐中,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浆,常以新水饮之。

小儿衣甚薄,则腹中乳食不消,不消则大便皆醋臭,此欲为癖之渐也,便将紫丸以微消 之,服法,先从少起,常令大便稀,勿大下也,稀后便渐减之,不醋臭,乃止药也。

凡小儿冬月下无所畏,夏月下难瘥,然有病者,不可不下,下后腹中当小胀满,故当节 哺乳数日,不可妄下。又乳哺小儿常令多少有常剂,儿渐大当小小增之,若减少者,此腹中已有小不调也,便微服药,勿复哺之,但当与乳,甚者十数日,微者五六日止,哺自当如常。

若都不肯食哺,而但欲乳者,此是有癖,为疾重要,当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则致寒热,或吐而发痫,或更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为也,此即难治矣。但先治其轻时,儿不耗损 而病可速愈。

凡小儿屎黄而臭者,此腹中有伏热,宜微将服龙胆汤。若白而醋臭者,此挟宿食不消也,当服紫丸,微者少与药,令内消,甚者小增药,令小下,皆复节乳哺数日,令胃气平和,若 不节乳哺,则病易复,复下之则伤其胃气,令腹胀满,再三下之尚可,过则伤矣。

凡小儿有癖,其脉大必发痫,此为食痫,下之便愈,当审候掌中与三指脉不可令起,而 不时下致于发痫,则难疗矣。若早下之,此脉终不起也,脉在掌中尚可早疗,若至指则病增 矣。

凡小儿腹中有疾生,则身寒热,寒热则血脉动,动则心不定,心不定则易惊,惊则痫发速也。

●候痫法:

夫痫,小儿之恶病也,或有不及求医而致困者也。然气发于内,必先有候,常宜审察其 精神,而探其候也。

手白肉鱼际脉黑者,是痫候;鱼际脉赤者,热;脉青大者,寒;脉青细为平也。

鼻口干燥,大小便不利,是痫候。

眼不明上视喜阳,是痫候。

耳后完骨上有青络盛,卧不静,是痫候,青脉刺之令血出也。

小儿发逆上啼笑面暗,色不变,是痫候。

鼻口青时小惊,是痫候。

目闭青时小惊,是痫候。

身热头常汗出,是痫候。

身热吐 而喘,是痫候。

身热目时直视,是痫候。

喜欠,目上视,是痫候。

身热,目视不精,是痫候。

目瞳子卒大黑于常,是痫候。

卧惕惕而惊,手足振摇,是痫候。

卧梦笑,手足动摇,是痫候。

意气下而妄怒,是痫候。

咽乳不利,是痫候。

身热小便难,是痫候。

吐痢不止,厥痛时起,是痫候。

弄舌摇头,是痫候。

以上诸候二十条,皆痫之初也,见其候,便抓其阳脉所应灸,抓之皆重手,令儿骤啼,及足绝脉,亦依方与汤。直视瞳子动,腹满转鸣下血,身热口禁不得乳,反张脊强,汗出发热,为卧不悟,手足掣 ,善惊,凡八条,痫之剧者也,如有此,非复汤抓所能救,便当时 灸之。 论曰:若病家始发便来诣师,师可诊候,所解为法作次序治之,以其节度首尾取 瘥也。病家已经杂治无次序,不能制病,病则变异其本候,师便不知其前证虚实,只依后证 作治,亦不得瘥也。要应精问察之,为前师所配依,取其前踪迹以为治,乃无逆耳。前师处 汤本应数剂乃瘥,而病家服一两剂未效,便谓不验,以后更问他师,师不寻前人为治寒温次序,而更为治,而不次前师治则弊也。或前已下之,后须平和疗以接之,而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治寒温失度,后人应调治之,是为治败病,皆须邀射之,然后免耳。

不依次第,及不审察,必及重弊也。

●龙胆汤

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 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 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并诸惊痫,方悉主之。十岁以下小儿皆服之,小儿龙 胆汤第一。此是新出腹婴儿方,若日月长大者,以次依此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魃气者,可加各如龙胆多少也,一百日儿加三铢,二百日儿加六铢,一岁儿加半两,余药皆准耳。

龙胆 钩藤皮 柴胡 黄芩 桔梗 芍药 茯苓(一作茯神) 甘草(各六铢) 蜣螂 (二枚) 大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为剂也,服之如后节度。药有虚实,虚药宜足数合水也。儿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为三服;儿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为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为三服;儿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为三服;儿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尽以五合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

●大黄汤

治少小风痫积聚腹痛夭矫二十五痫方。

大黄 人参 细辛 干姜 当归 甘皮(各三铢)
上六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四合,服之如枣许大,日三。

●白羊藓汤

治小儿风痫,胸中有痰方。

白羊藓(三铢,即白藓皮) 蚱蝉(二枚) 大黄(四铢) 甘草 钩藤皮 细辛(各二铢) 牛黄(如大豆四枚) 蛇蜕皮(一寸)
上八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二合,分五服,日三。若服已尽而痫不断者,可 更加大黄、钩藤各一铢,以水渍药半日,然后煮之。

●增损续命汤

治小儿猝中风恶毒,及久风四肢角弓反张不随,并 曳僻不能行步方。

麻黄 甘草 桂心(各一两) 川芎 葛根 升麻 当归 独活(各十八铢) 人参 黄 芩 石膏(各半两) 杏仁(二十枚)
上十二味 咀,以水六升煮麻黄,去上沫,乃纳诸药,煮取一升二合,三岁儿分为四服,一日令尽,少取汗,得汗以粉粉之。

●石膏汤

治小儿中风,恶痱不能语,口眼了戾,四肢不随方。

石膏(一合) 麻黄(八铢) 甘草 射干 桂心 芍药 当归(各四铢) 细辛(二铢)
上八味 咀,以水三升半,先煮麻黄三沸,去上沫,纳余药,煮取一升,三岁儿分四服,日三。

治少小中风,状如欲绝汤方:

大黄 牡蛎 龙骨 栝蒌根 甘草 桂心(各十二铢) 赤石脂 寒水石(各六铢)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纳药重半两煮,再沸,绞去滓,半岁儿服如鸡子大一枚,大儿 尽服,入口中即愈,汗出粉之,药无毒可每日二服。有热加大黄,不汗加麻黄,无寒水石,朴硝代之。

●二物石膏汤

治少小中风,手足拘急方。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碎) 真珠(一两) 上以水二升煮石膏五六沸,纳真珠,煮取一升,稍稍分服。

●桂枝汤

治少小中风,脉浮发热自汗出,项强,鼻鸣,干呕方(即伤寒篇,本方见于十一

●二物驴毛散

治少小新生中风方。

驴毛(取背前交脊上会中拔取如手拇指大一把) 麝香(二豆大) 上以乳汁和,铜器中微火煎,令焦熟出,为末。小儿不能饮,以乳汁和之,苇筒贮泻着咽中,然后饮乳令入腹。

●茵芋丸

治少小有风痫疾,至长不除,或遇天阴节变便发动,食饮坚强亦发。百脉挛缩,行步 不正,言语不便者,服之永不发方。

茵芋叶 铅丹 秦艽 钩藤皮 石膏 杜蘅 防葵(各一两) 菖蒲 黄芩(各一两半) 松萝(半两) 蜣螂(十枚) 甘草(三两)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小豆大,三岁以下服五丸,三岁以上服七丸,五岁以上服十丸,十岁以上可至十五丸。

●镇心丸

治小儿惊痫百病镇心气方。

银屑(十二铢) 水银(二十铢) 牛黄(六铢) 大黄(六分) 茯苓(三分) 茯神 远志 防己 白蔹 雄黄 人参 芍药(各二分) 紫石英 真珠 防葵 铁精(各四分)
上十六味,先以水银和银屑如泥,别治诸药和丸。二岁儿如麻子二丸,随儿大小增之。

一方无牛黄。

●丹参赤膏

治少小心腹热除热方。

丹参 雷丸 芒硝 戎盐 大黄(各二两)
上五味 咀,以苦酒半升浸四钟一宿,以成炼猪肪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乃纳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用丹参雷丸,亦佳。

●五物甘草生摩膏

治少小新生肌肤幼弱,喜为风邪所中,身体壮热,或中大风,手足惊甘草 防风(各一两) 白朮 桔梗(各二十铢) 雷丸(二两半)
上五味 咀,以不中水猪肪一斤煎为膏,以煎药,微火上煎,消息视稠浊,膏成,去滓,取如弹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儿百遍,寒者更热,热者更寒,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

●灸法

论曰: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脏,因喜成病。河洛 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也。吴蜀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 有夭横也。

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抓之,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痫也,惟 阴痫噤痉可针灸抓之。

凡灸痫,当先下儿使虚,乃承虚灸之。未下有实而灸者,气逼前后不通,杀人。

痫发平旦者,在足少阳。晨朝发者,在足厥阴。日中发者,在足太阳。黄昏发者,在足太阴。人定发者,在足阳明。夜半发者,在足少阴。

上痫发时病所在,视其发早晚,灸其所也。夫痫有五脏之痫,六畜之痫,或在四肢,或在腹内,当审其候,随病所在灸之,虽少必瘥,若失其要,则为害也。

肝痫之为病面青,目反视,手足摇,灸足少阳、厥阴各三壮。

心痫之为病面赤,心下有热,短气息微数,灸心下第二肋端宛宛中,此为巨阙也,又灸手心主及少阴各三壮。

脾痫之为病,面黄腹大,喜痢,灸胃脘三壮,挟胃脘旁灸二壮,足阳明、太阴各二壮。

肺痫之为病,面目白,口沫出,灸肺俞三壮,又灸手阳明、太阴各二壮。

肾痫之为病,面黑,正直视不摇如尸状,灸心下二寸二分三壮,又灸肘中动脉各二壮,又灸足太阳、少阴各二壮。

膈痫之为病,目反,四肢不举,灸风府,又灸顶上鼻人中下唇承浆,皆随年壮。

肠痫之为病,不动摇、灸两承山,又灸足心两手劳宫,又灸两耳后完骨,各随年壮,又灸脐中五十壮。

上五脏痫证候。

马痫之为病,张口摇头,马鸣欲反折,灸项风府、脐中三壮,病在腹中,烧马蹄末,服之良。

牛痫之为病,目正直视腹胀,灸鸠尾骨及大椎各三壮,烧牛蹄末,服之良。

羊痫之为病,喜扬目吐舌,灸大椎上三壮。

猪痫之为病,喜吐沫,灸完骨两旁各一寸七壮。犬痫之为病,手足挛,灸两手心一壮,灸足太阳一壮,灸肋户一壮。

鸡痫之为病,摇头反折,喜惊自摇,灸足诸阳各三壮。

上六畜痫证候。

小儿暴痫,灸两乳头,女儿灸乳下二分。

治小儿暴痫者,身躯正直如死,及腹中雷鸣,灸太仓及脐中上下两旁各一寸,凡六处,又灸当腹度取背,以绳绕颈下至脐中竭,便转绳向背顺脊下行,尽绳头,灸两旁各一寸五壮。

若面白啼声色不变,灸足阳明、太阴。

若目反上视,眸子动,当灸囟中,取之法,横度口尽两吻际,又横度鼻下亦尽两边,折 去鼻度半,都合口为度,以额上发际上行度之。灸度头一处,正在囟上未合骨中,随手动者是,此最要处也。次灸当额上入发二分许,直望鼻为正。次灸其两边,当目瞳子直上入发际 二分许。次灸顶上回毛中。次灸客主人穴在眉后际动脉是。次灸两耳门,当耳开口则骨解开 动张陷是也。次灸两耳上,卷耳取之,当卷耳上头是也;一法大人当耳上横三指,小儿各自取其指也。次灸两耳后完骨上青脉,亦可以针刺令血出。次灸玉枕,项后高骨是也。次灸两风池,在项后两辕动筋外发际陷中是也。次灸风府,当项中央发际,亦可与风池三处高下相等。次灸头两角,两角当回毛两边起骨是也。

上头部凡十九处,儿生十日可灸三壮,三十日可灸五壮,五十日可灸七壮,病重俱灸之。

轻者灸囟中、风池、玉枕也,艾使熟,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着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

若腹满短气转鸣,灸肺募,在两乳上第二肋间宛宛中,悬绳取之,当瞳子是。次灸膻中。

次灸胸堂。次灸脐中。次灸薜息,薜息在两乳下第一肋间宛宛中是也。次灸巨阙,大人去鸠尾下一寸,小儿去脐作六分分之,去鸠尾下一寸是也,并灸两边。次灸胃脘。次灸金门,金 门在谷道前囊之后当中央是也,从阴囊下度至大孔前,中分之。

上腹部十二处,胸堂、巨阙、胃脘,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五壮,阴下缝中可三壮,或云随年壮。

若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俞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 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

上背部十二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若手足掣 惊者,灸尺泽,次灸阳明,次灸少商,次灸劳宫,次灸心主,次灸合谷,次灸三间,次灸少阳。

上手部十六处,其要者阳明,少商,心主,尺泽,合谷,少阳也,壮数如上。

又灸伏兔,次灸三里,次灸腓肠,次灸鹿溪,次灸阳明,次灸少阳,次灸然谷。

上足部十四处,皆要可灸,壮数如上。手足阳明,谓人四指,凡小儿惊痫皆灸之。若风病大

○客忤第四

(论二首 方二十七首 灸法一首) 论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

执作喘息乳气未定者,皆为客忤。其乳母遇醉或房劳,喘后乳儿最剧,能杀儿也,不可不慎。

凡诸乘马行,得马汗气臭,未盥洗易衣装便向儿边,令儿中马客忤。儿卒见马来,及闻 马鸣惊,及马上衣物马气,皆令小儿中马客忤。慎护之,特重一岁儿也。

凡小儿衣,布帛绵中不得有头发,履中亦尔,白衣青带,青衣白带,皆令中忤。

凡非常人及诸物从外来,亦能惊小儿至致病。欲防之法,诸有从外来人及有异物入户,当将儿避之,勿令见也,若不避者,烧牛屎,令常有烟气置户前,则善。

小儿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儿皆病者,岂是一切小儿悉中客邪。

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未必皆是中客及魃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后下之耳。

《玄中记》云,天下有女鸟,名曰姑获(《肘后》、《子母秘录》作乌获),一名天帝女,一名隐飞鸟,一名夜行游女,又名钓星鬼,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者是也。

鸟纯雌无雄不产,阴气毒化生,喜落毛羽于人中庭,置儿衣中,便令儿作痫,病必死,即化 为其儿也。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被不可露也,七八月尤忌。

凡中客忤之为病,类皆吐下青黄白色,水谷解离腹痛天纠,面色变易,其候似痫,但眼 不上插耳,其脉急数者是也,宜与龙胆汤下之,加人参当归,各如龙胆称分等多少也。

小儿中客,急视其口中悬雍左右,当有青黑肿脉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针速刺溃去之,亦可爪摘决之,并以绵缠钗头拭去血也。

少小中客之为病,吐下青黄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侧,喘似痫状,但目不上插少睡 耳,面变五色,其脉弦急,若失时不治,小久则难治矣。欲疗之方:

用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以摩儿囟及手足心,各五六遍毕,以丸摩儿心及

治少小中客忤,项强欲死方:

取衣中白鱼十枚,为末以敷母乳头上,令儿饮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着儿母手,掩 儿脐中,儿吐下愈,亦以摩儿项及脊强处。)

又方 吞麝香大豆许,立愈。

治小儿卒中忤方:

剪取驴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弹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药成,着乳头饮之,下喉即愈。

又方 烧母衣带三寸,并发合乳汁,服之。

又方 取牛鼻津服之。或牛口沫敷乳头,饮之。

●一物猪蹄散

治小儿寒热及赤气中人方。

取猪后足悬蹄,烧末捣筛,以饮乳汁一撮,立效

治少小猝中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热马屎一丸,绞取汁饮儿,下咽便愈。亦治中客忤而□啼,面青腹强者。

●一物马通浴汤

治少小中忤方。

马通三升,烧令烟绝,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浴儿即愈。

●一物猪通浴汤

治小儿中人忤,□啼面青腹强者方。

猪通二升,以热汤灌之,适寒温浴儿。

治少小客忤,二物黄土涂头方:

取灶中黄土、蚯蚓屎等分捣,合水和如鸡子黄大,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云用鸡子清和如泥。

治小儿卒客忤方:

铜镜鼻烧令赤,着少许酒中,大儿饮之,小儿不能饮者含与之,即愈。

治小儿中马客忤而吐不止者方:

灸手心主间使大都隐白三阴交各三壮,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唾而咒之,咒法如下。

咒客忤法: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儿苦客忤,从我始,扁鹊虽良不如善唾。良咒讫,弃丸道中。

又法:取一刀横着灶上,解儿衣,发其心腹讫,取刀持向儿咒之唾,辄以刀向心腹,啡啡曰(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东方,背阴向阳,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来不视,去罔顾,过与生人忤,梁上尘,天之神,户下土,鬼所经,大刀环犀对灶君。二七唾客愈。儿惊唾 啡啡如此。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拟之咒,当三遍乃毕,用豉丸如上法,五六遍讫,取此丸破 视其中有毛,弃丸道中,客忤即愈矣。

小儿魃法:

论曰:凡小儿有魃病者,是妇人怀娠,有恶神导其腹中胎,妒嫉他小儿令病也。魃者,小鬼也(音奇),妊娠妇人不必悉招魃魅,人时有此耳。魃之为疾,喜微微下痢,寒热或有去 来,毫毛鬓发□不悦,是其证也,宜服龙胆汤。凡妇人先有小儿未能行,而母又孕,使儿饮此乳,亦作 也,令儿黄瘦骨立,发落壮热,是其证也。

治魃方: 炙伏翼,熟咀哺之。

又方 烧伏翼末,饮服之。

又方 以水二升煮 蓄、冬瓜各四两,取浴之。

●白藓皮汤

治少小客魃挟实方。

白藓皮 大黄 甘草(各一两) 芍药 茯苓 细辛 桂心(各十八铢)
上七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小儿夜啼:

 

●龙角丸

治小儿五惊夜啼方(崔氏名五惊丸)。

龙角(六铢) 牡蛎(一作牡丹) 川大黄(各九铢) 黄芩(半两) 蚱蝉(二枚) 牛黄(如小豆五枚)
上六味末,蜜丸如麻子,蓐里儿服二丸,随儿大小增减。

●川芎散

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方。

p>  川芎 白朮 防己(各半两)
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验。

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药者,以意斟酌之。

●一物前胡丸

治少小夜啼方。

前胡随多少捣末,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千金汤

治小儿暴惊啼绝死,或有人从外来,邪气所逐,令儿得疾,众医不治方。

川椒 左顾牡蛎(各六铢碎)
上二味以醋浆水一升,煮取五合,每服一合。

又方 伏龙肝 交道中土(各一把)
上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

又方 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屎中骨,烧灰为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又方 烧 皮三寸灰,着乳头饮之。

治小儿惊啼方:

取鸡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方 酒服乱发灰,良。

又方 以妊娠时食饮偏有所思者物,哺儿则愈。

○伤寒第五

(论一首 方三十首 灸法一首)

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 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但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

●麦门冬汤

治小儿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方。

麦门冬(十八铢)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半两) 桂心(八铢)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每服一合,日三。

●芍药四物解肌汤

治少小伤寒方。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半两)
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五服,期岁以上,分三服。

●麻黄汤

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方。

麻黄 生姜 黄芩(各一两) 甘草 桂心 石膏 芍药(各半两) 杏仁(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儿若小以意减之。

治小儿伤寒方:葛根汁 淡竹沥(各六合)
上二味相和,二三岁儿分三服,百日儿斟酌服之,不宜生,煮服佳。

治小儿时气方: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复发,烧雄 鼠屎二枚,烧水调服之。

●五味子汤

治小儿伤寒,病久不除,瘥后复剧,瘦瘠骨立方。

五味子(十铢) 麦门冬 黄连 黄芩 大黄 前胡(各六铢) 芒硝(五铢) 石膏 (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计大小增减之。

●莽草浴汤

治少小伤寒方。

莽草(半斤) 牡蛎(四两) 雷丸(三十枚) 大黄(一两) 蛇床子(一升)
上五味 咀以水三斗,煮取斗半,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

又方 治小儿猝寒热,不佳,不能服药方。

莽草 丹参 桂心(各三两) 菖蒲(半斤) 雷丸(一升) 蛇床子(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适寒温以浴儿,避眼及阴。

●雷丸浴汤

治小儿忽寒热方。

雷丸(二十枚) 大黄(四两) 黄芩(一两) 苦参 石膏(各三两) 丹参(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儿,避眼及阴,浴讫以粉粉之,勿浓衣,一宿复浴。

●李叶浴汤

治少小身热方。

李叶随多少, 咀,以水煮,去滓,浴儿,良。

●柳枝浴汤

治小儿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方。

柳枝细切,煮取汁洗儿,若渴,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浴汤

治小儿壮热羸瘠方。

青木香(四两) 麻子仁 竹叶(各一升) 虎骨(五两) 白芷(三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儿。

●十二物寒水石散

治少小身体壮热,不能服药方。

寒水石 芒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大黄 甘草 黄芩 防风 川芎 麻黄 根 上各等分,合治下筛,以粉一升,药屑三合相和,复以筛筛之,以粉儿身,日三。

●李根汤

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者方。

李根 桂心 芒硝(各十八铢) 麦门冬 甘草(各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升麻汤

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 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乃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悉主之方。

升麻 白薇 麻黄 葳蕤 柴胡 甘草(各半两) 黄芩(一两) 朴硝 大黄 钩藤 (各六铢)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一升。儿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大黄汤

治小儿肉中挟宿热,瘦瘠,热进退休作无时方。

大黄 甘草 芒硝(各半两) 桂心(八铢) 石膏(一两) 大枣(五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又方 治小儿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不化方。

大黄 黄芩 甘草 麦门冬 芒硝(各半两) 石膏(一两) 桂心(八铢)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岁以下小儿作五服。

●蜀漆汤

治小儿潮热方。

蜀漆 甘草 知母 龙骨 牡蛎(各半两)
上五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岁儿少少温服半合,日再。

●竹叶汤

治小儿夏月患腹中伏热,温壮来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黄,三焦不利方。

竹叶(切) 小麦(各五合) 柴胡 麦门冬 人参 甘草(各半两) 茯苓(十八铢)黄芩(一两六铢)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竹叶小麦,取三升,去竹叶小麦,下诸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儿夏月忽壮热烧人手,洞下黄溏,气力 然,脉极洪数,用此方加大黄二两,再服得下,即瘥。

又方 治五六岁儿温壮,腹中急满,息不利,或有微肿,亦中极羸,不下饮食,坚痞,手足逆冷方。

竹叶(切一升) 小麦(半升) 甘草 黄芩 栝蒌根 泽泻 茯苓 知母 白朮 大黄(各一两) 桂心(二铢) 生姜(一两半) 人参 麦冬 半夏(各二两) 当归(十八铢)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竹叶、小麦,取四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治小儿连壮热,实滞不去,寒热往来,微惊悸方:

大黄(一两) 黄芩 栝蒌根 甘草(各十八铢) 滑石(二两) 桂心 牡蛎 人参 龙骨
上十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尽,虽吐亦与之。(一本加紫石英半两。)

●调中汤

治小儿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气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则壮热冷气入胃,变下痢,或欲赤白滞起数去,小腹胀痛极壮热,气脉洪大,或急数者,服之热便歇,下亦瘥也,但壮热 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葛根 黄芩 茯苓 桔梗 芍药 白朮 本 大黄 甘草(各六铢)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法如前篇龙胆汤下,量儿大小以意服之。

●生地黄汤

治小儿寒热进退,啼呼腹痛方。

生地黄 桂心(各二两)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岁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药、寒水石

又方 治小儿伤寒发黄方。

捣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方 捣韭根汁,澄清,取如大豆许,滴儿鼻中,即出黄水,瘥。

又方 捣青麦汁服之。

又方 小豆(三七枚) 瓜蒂(二七枚) 糯米(四十枚)
上三味为末,吹入鼻中。

●二物通汗散

治少小有热不汗方。

粉(半斤) 雷丸(四两) 上捣为细末和下筛,以粉儿身。

●二物茯苓粉散

治少小头汗方。

茯苓 牡蛎(各四两) 上治下筛,以粉八两,合捣为散,有热辄以粉,汗即止。

●三物黄连粉散

治少小盗汗方。

黄连 牡蛎 贝母(各十八铢) 上以粉一升,合捣下筛,取粉儿身,佳。

●犀角饮子

此由心脏热之所感,宜服此方。

犀角(十八铢) 茯神(一两) 麦门冬(一两半) 甘草(半两) 白朮(六铢)
上五味 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龙齿一两,佳。

●恒山汤

治小儿温疟。

恒山(切一两) 小麦(三合) 淡竹叶(切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量儿大小分服。

又方 鹿角末 临发时先服一钱匕。

又方 烧鳖甲灰,以酒服一钱匕,至发时服三匕,并以火炙身。

又方 烧鸡 中黄皮为末,和乳与服,男雄女雌。

又方 灸两乳下一指,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