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1.18 毛的智慧实现了民众的大联合


1961 年10 月7 日,日本作家岛田政雄一行来访,毛泽东向客人讲当时国际范围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讲中日两国人民为什么要团结起来,国际统一战线应当怎样发展壮大等等,最后回到中国革命道路上来,毛用一句话作了概括:“问题在于是否能够联合大众”。①

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在一篇叫做《民众的大联合》的文章中,他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民众大联合的胜利。而辛亥革命的失败,则在于它只是: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呐喊,新军和巡防营的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五四”运动再次证明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陆荣廷的子弹,永世也打不倒曹汝霖等一班奸人;我们起而一呼,奸人就站起身来发抖,就要舍命的飞跑”。他联想到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有的改革和反抗运动,斗争的双方都有大联合,而斗争的胜负,取决于联合的坚强与否。由此,毛泽东得出一个不同于当时所有革命家的结论:社会改造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

怎样实行民众的大联合呢?毛泽东提出的方案是:大联合要由种种小联合构成。小联合以各阶层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基础,大联合以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在小联合的基础上,实行革命的大联合。

中国的民众若无联合,用马克思的话说是”一麻袋土豆”,用毛泽东的话说是“一堆散沙”。要把散沙捏成团,必需有泥浆。毛泽东用来联合民众的泥浆,有工会、农会、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这些都是小联合,大联合的媒体则是共产党。

无论是搞小联合,还是搞大联合,毛泽东都表现出独持的天才。1922 年他组织长沙泥木工人工会就是一例。那些泥匠、瓦匠、木匠,向来都是个体手艺人,虽有共同的利益和斗争要求,但很难集中统一起来。毛泽东采取的办法是:首先接近党员和积极分子,冉通过他们广泛地接触群众,了解工人的疾苦和愿望。在此基础上,由积极分子分头在工人中组织最基层的组织十人团,把分散的泥木工匠捆成十个一团的小集体,有一个积极分子就可以集中十个工人。经过大约三个月,组织起了一百多个这样的十人团,联合了一千多工人。再在这个基础上正式成立长沙泥木工会,毛泽东为工会制订了18条章法,并用最积极的党员和骨干担任领导工作。一堆六千余人的”散沙”很快就被他捏成团了。

工、农、商、学、兵各个方面都是这样,由最基层的小联合,再到稍大的联合,一级一级,一层一层,最后由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领导起来,形成一个全国人民的大联合。当共产党还没有执政的时候,蒋介石以为天下是他的。其实他的臣民早已被共产党一部分一部分地联合去了。最后,当军事胜负已定时,共产党成立新中国,就像长沙泥木工会的成立一样水到渠成。

①《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第29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