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谋略》5.10 怎样赶毛驴上山


赶鸭子上架,赶毛驴上山,都是很费力的事,需要高超的主观能动性:智慧和技巧。

陕北的毛驴很多。毛驴驮了东西是不愿上山的。但陕北的老乡有办法使毛驴上山,这办法一是拉、二是推、三是打。

毛泽东在红军大学的礼堂里,用这个比喻生动他讲述着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的谋略意义:蒋介石一心反共不思抗日,但我们可以用对付毛驴的办法,拉他、椎他,再不干就打他。只要拉得很紧,推得有力,打得得当,驴子就会被赶到山上。

西安事变爆发前,毛泽东已经通过“利用矛盾,分化瓦解”,“争取地方实力派”的统战策略,把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张学良争取到抗日阵线上来了。张又以其特殊的身份拴住了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张、杨已经不再反共,与共产党达成联合抗日的协议了。只是蒋介石不知内情,硬要亲临西安,强令张、杨再度攻打红军,张学良用部将高福源向他痛哭陈词的办法,多次向蒋”哭谏”,仍不解决问题。因此才有西安事变,才从华清池旁响起了震惊中外的“兵谏”枪声。

蒋介石这头毛驴终于拉住了,现在该是推他、打他,赶他上山的时候了。

捉蒋的当日,张、杨就致电毛泽东,要求中共派团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提前善后事宜。毛泽东接到电报,在和周恩来等商量之后,立即作出决策: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事变,条件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用抗日的允诺换得了自身的性命,毛泽东则成就了他逼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计。

蒋介石是共产党不共戴天的仇敌,如今抓在手上,为什么不杀掉,反而要放掉?

毛泽东望着一双双迷惑不解的眼睛,讲开了他提前放蒋的道理:蒋介石罪大恶极,血债累累,大家要求杀他,心情可以理解,不算过份。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蒋介石是不能杀的。杀了他,可以解我们的心头之恨,一时痛快。但却正中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亲日派的下怀。日本人正在挑拨南京和西安的关系,他们扬言如果南京与张学良妥协,日本政府就不会继续袖手旁观,其目的是中国发生更大规模的内战,以便坐收渔人之利。南京的国民党亲日派,正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纠集大批军队开赴潼关,逼近西安,扬言要炸平西安。他们想用这种办法置蒋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蒋介石一死,各派军阀群龙无首,其结果只能是天下大乱。而这样的结果,对国民党没有好处,对共产党也没有好处,唯一得到好处的将是日本侵略者,他们会乘机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有的人说:蒋介石好不容易才抓到,白白放掉岂不太可惜了?

毛泽东开导说:这次蒋介石被捉,既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被捉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同于滑铁卢被擒的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果,后者是革命失利的结果。这次抓蒋介石,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备,他的实力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杀掉一个蒋介石,还有许多蒋介石。这些人各自为政,相互混战,未必比一个蒋介石更好对付。相反,留下蒋介石这个头头,并通过谈判,逼他改变反共卖国的态度,可以把力量用到抗日上去。捉蒋放蒋,有利于抗日,而抗日又有利于共产党。一旦走上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道路,共产党不仅可以遂其抗日救国的大愿,而且可以重新获得公开发展的大好时机,为将来更好地对付蒋介石增加本钱。现在不杀蒋介石,只是暂时放他一马。等我们力量强大了,从他手上夺来了天下,比杀掉他一个人岂不更合算吗?所以我们应当抓而不杀,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乘机把这头毛驴赶上山去。

还有人担心:蒋介石心狠手毒,不讲信义,放掉他后,他会信守抗日的承诺吗?

毛泽东作了分析:日本人和亲日派都巴不得我们杀掉蒋介石,而蒋介石最怕死。他拟在我们手上,面临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选择。再加上宋氏兄妹的劝说,他肯定会接受张、杨二位的主张,以抗日的担保换取性命的。至于背信弃义嘛,毛泽东心里有底。其时国难当头,团结抗日已成为民族共识。蒋介石如果答应了抗日而又不守信用,继续坚持反共卖国那一套,那他就会进一步失去民心,遭国人唾骂,更不好做人,在政治上陷入更大的被动,而让共产党赢得了更大的主动。毛泽东料到蒋介石不会这样的。毛明白,蒋的承诺完全是出于不得已。但他既然当着世人做出了承诺,就不好再收回去。即使他骨子里还在想着反共,他也不会公开宣称他不要抗战只要反共了。而这,也就可以了。毛泽东还有办法对付他呢。如果他抗日不认真,还在想着反共,那就打他几下子。只要打得得当,他还是会被迫按共产党的意志一步步上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