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楹联名句趣事》27章 “小石头砸破大水缸”


“同志们!别看我们现在的队伍人数还很少,力量还很小,但‘小’并不是没有希望的。我们现在就像一块‘小石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壮大我们的队伍,我们就一定能够砸破蒋介石这个‘大水缸’!”

这是毛泽东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在给干部战士讲话中一个形象比喻。道理讲的既透彻,又明了,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巨大作用。

应该说,部队在经过了萍乡的芦溪战斗后,总指挥卢德铭壮烈牺牲,队伍士气一直不高。按当时的说法是向井冈山进军,而实际上是一次“溃败”,是一次退却。按当时的统计,那时的部队只剩下不到1000人了,而且在一天一天的减员,行军途中仍有不少人携枪逃跑,形势十分严峻。

据《走向井冈山》中记载:

那时的毛泽东拄着拐棍跟着队伍吃力地走着,两只化脓的脚越来越严重。后来到井冈山以后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宛希先同志,几次催他坐滑竿(是当时特地为他准备的),他都拒绝了。他清楚地知道,在这种艰难的景况中,作为这支部队的最高统帅,他的言行将直接影响整个部队。毛泽东也深知带兵的艰难。眼前部队遭受了挫折,军心涣散,加上伤兵增多,逃兵增加。要带好这支部队,首先必须稳定军心。只有稳定了军心,才有将来发展和出击。毛泽东平生立足于从事农运工作,很少涉足于军事。此次暴动,特别是近期的几场战斗,部队有了很多的牺牲,特别是部队内部领导层的意见,又是那么不统一,以师长余洒度和三团团长苏先俊为首的有旧式军阀作风的“领导们”,又是那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错误主张,甚至他们一直抱怨说什么:

“尤其使人困惑的是湖南省委根本不懂军事,瞎指挥,竟派了一个教书先生来统管军队,事事都要请示他,把咱这些搞军事的人凉在一边,没有个性、没有自由,我们还算军人么?”

“人家是前委书记,全权负责指挥军队。咱这些人就像香炉子上的菩萨,好看不好吃。什么团长呀、师长呀,官衔倒不少,没有半点用处!”

“为什么上级派一个‘教书匠’来领导军队?!哼!以后咱们走着瞧!”。

所有这一切,对于毛泽东这个文弱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但是,毛泽东并没有灰心丧气。凭着他的胆略和胸怀,以及平时他所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他仍然那样坚定地率领着这支部队继续前进着、前进着!特别是他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变得那样冷静、那样深邃。他反复地思考着下一步的思路,决定在一个合适的地点,对部队进行一次整编和思想教育。

然而,现实就是现实。部队依然是这样地走着。毛泽东拐着脚,艰难地行走在队伍的中间。呈菜色的脸容,使他变得越发憔悴。

那是在快到莲花县城的一天,部队安全地到达了甘家镇。毛泽东传令后续部队就地待命,嘱咐陈皓与师部联系,安排部队宿营一事。自个儿领着特务连副连长张宗逊信步走进小街。

甘家镇是一个由四五个村庄组成的小镇,足足有百十户人家。毛泽东眺望着鳞次栉比的青砖瓦房,随意的走进几家伙铺。见房子里的房东去无踪影,只听得战士们搬床板、铺铺草的喧闹声。

“老百姓都到那里去了?”毛泽东随意地问三营营长张子清。

“部队开进后就没有见到过老百姓。”张子清答道。

“是师部下令要你们住到这里的?”毛泽东神色变得冷峻起来。

张子清点了点头,没作任何解释。

毛泽东走出街心,远远地望见几个战士在一块旱地里寻找什么东西。

“他们在寻找什么?”毛泽东挥着手,问道。

“战士们饿得慌,在地里刨红薯充饥。”张子清答道。

“乱弹琴!”毛泽东愠怒地嚷道:“咱们是工农革命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怎么能做有损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呢?赶快派人去制止,不允许这样做!”

张子清羞红着脸,应了一声“是!”转身离去。

毛泽东满脸怒容地来到师部,见余洒度几个师领导躺在床上,屋子里弥漫着阵阵酒香气。毛泽东紧锁眉头,不满地走出师部,来到小镇外。

“传令部队,到这里集合,我有话讲。另外,派人去叫醒余洒度,就说我在村东头等他。”毛泽东下命令后,张宗逊立即嘱人四处通知。部队三三两两,渐渐地集聚在村东头。

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猛地吸了两口。一缕青烟,从嘴边升起。余洒度、苏先俊等人在卫兵的簇拥下,来到村东头。

毛泽东锐利地眼光投向余洒度布满阴霾的脸上:“余师长,部队驻扎在什么地方?”毛泽东冷冷地问余洒度。

余洒度涨着血红的脸,张睁着睡意惺忪的双眼道:“师部已经作了安排,就地宿营,安置在老百姓家里。”

毛泽东接着又问:“安排在老百姓家里,是否与老百姓已经协商好了?”

余洒度见毛泽东书生意气,轻蔑地一笑:“老百姓都跑光了,到那里去协商?非常时期,就得非常处置。”

“既然部队都驻扎下来了,余师长也作了安排,小镇上伙铺多的很,住后续部队绰绰有余。我看部队就住在这里。”三团团长苏先俊见余洒度难堪的样子,帮忙着解释道。

“不行!”毛泽东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房子是老百姓的财产,不经老百姓的同意,咱们绝对不能住。往后我们还在这一带打游击,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咱们就无法在这里站住脚。”毛泽东将烟含在嘴里,又吸了两口,说:“余师长,赶快命令部队搬出来,老百姓的东西一点儿都不能动。部队是讲纪律的,没有纪律,部队就是一盘散沙。”

毛泽东见部队都集合好了,扔掉烟头,站在草坪上,大声地讲道:

“同志们!我们总算摆脱了敌人追剿,顺利地到达了莲花县,井冈山已近在眼前了。”

他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继续说道:

“同志们!部队艰难转战,大伙都辛苦了。要革命就不要怕流血流汗。咱们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部队,是为广大劳苦百姓打天下谋利益的仁义之师。眼前的革命的确是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挫折总是暂时的,就像天上的乌云一样,它总是遮不了太阳的。

“打个比方说,我们现在这支队伍,就好比一个‘小石头’,而蒋介石呢,就好比一个‘大水缸’。别看石头小,但只要用小石头使劲地一砸,水缸就会破了,水就流光了!我们现在队伍的人数虽然很少,但我们将来一定能够强大起来!我们一定能够会打破蒋介石这个‘大水缸’的!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将来我们还要在这一带打游击,建立巩固的革命大本营。我们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老百姓,支持我们的革命。我们只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能站稳脚跟。大家都知道,人民军队好比鱼,老百姓好比水,咱们和老百姓的关系是鱼水关系,鱼那能离开水呢?刚才,我到镇子上转了一下,有不少战士闯入老百姓的家,不分青红皂白,随意动老百姓的东西,有的甚至跑到后山上,挖老百姓的红薯吃,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咱们是革命军队。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铁的纪律,要取得胜利只能是一句空话。远的不说,就说近代的洪秀全,他领导的太平天国,也有严明的纪律。所以,他领导的军队,从广西出发,打遍了大江南北,所向披靡,最终占领了南京。他之所以取得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铁的纪律。如今咱们刚刚走进井冈山山区,就侵害老百姓的利益,老百姓能欢迎我们吗?因此,我宣布,凡是住在老百姓家中的部队一律搬出来,不允许有任何侵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发生。咱们借老百姓的门板,就在街上宿营。另外,尽快把藏在山里的老百姓找回来,向他们讲述革命道理。”

毛泽东的一番讲话,博得了干部和战士们的一阵阵掌声,大家普遍感到心里很开朗了,平时的那些思乡情绪,怕死的情绪,怕苦的情绪,以及革命到底能不能成功?这样下去是不是真革命,是否可以得到好处的疑虑情绪,都在逐渐地消除。

尽管当时的干部战士识字不多,也说不出多少道理。但经过毛泽东这么一讲,心里犯嘀咕的事少了许多。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部队以顺畅的心情开始走向三湾,走向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