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全传》3.“台湾永远在中国的版图上”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随着对大陆了解的加深,陈立夫的思想也在变,他不是一个顽固不化者,这在老年人中是不多见的。

1988年7月14日,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台北召开。

会议期间,陈立夫联合34名“中央评议委员”提出了“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建立共信;以投资共同实行国父实业计划,建立自信,并以争取大陆民心,以利和平统一案。”

在这个提案中,陈立夫等人明确指出:“中国之统一为台湾海峡两岸及海外全体同胞之共同愿望,故仅为时间问题。”

陈立夫等还提出:“中国的统一必须以由中国人以自力达成之,非第三者所愿成所能助成者。”

如何实现祖国统一呢?

陈立夫等认为:“谋求统一,必先建立共信,有了共信,自信乃生。自信生,自会团结统一。”在这方面,共信是重要的。因为“中国文化为建立共信的最佳条件”。所以陈立夫等人明确提出以中国文化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

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陈立夫等人认为,在自信的基础上,以台湾的科技潜力,与大陆的人力、物力资源,“共同成立国家未来计划经济委员会”,开展两岸的经济合作,进而双方在各方面之敌对行为全部去除,在此基础上,通过“政治整合之协商”,实现两岸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合作,从而,达到两岸统一。

为了建立自信,陈立夫等人主张:“惟若统一有望,有限度的接触,则不可避免。”

这项提案尽管有些不适宜的提法,但主张祖国和平统一,提倡对话协商,互信合作,并有一些具体的设想,这是顺应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的。

从这项提案可以看出,陈立夫已经放弃了原来“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首次公开肯定国共两党可以通过中华文化的认同,经济合作互惠,消除敌对,建立互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政治合作,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陈立夫的提案对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三不”政策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然而,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却遭到了台湾当局的否定。

陈立夫又一次感到了失落,尽管他预料到自己的“中央评议委员”的头衔是虚的。

但是,陈立夫等人的提案公布后,在台湾岛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不少报刊发表专文,表明了对这一提案的看法。

在大陆,中国共产党对陈立夫等人的提案表示欢迎。

《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认为该提案是“顺应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的……这种谋求祖国统一的积极态度令人感佩。”

社论认为如果该提案能付诸实施,“必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产生积极影响。”

台湾岛内外和海外人士对提案的良好反映,中国共产党对提案的欢迎态度,这对陈立夫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此后,他曾在多种场合,对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发表多次谈话,希望国共两党不计前嫌,再度合作,以诚相待,共同携手。希望两岸进行接触,希望统一之日尽快到来。

1988年,已是垂暮之年的陈立夫,在大陆和台湾再次成为新闻人物。

台湾《中国时报》8月22日刊登该报记者的一则报道,题为《陈立夫谈构想,希望重新统一》,副标题为《“三不”或“四坚持”莫如中国文化有力》。

全文如下: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表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建立共信”案是个人的一个天真构想。他认为,现在海峡两岸,若透过合作而达到中国统一,中国必将在世界壮大起来,发挥无比的影响力。

陈立夫是在前天下午3时,会见“中国统一联盟”代表时作上述表示。“统联”派代表往访陈立夫先生,希望他就“中国文化统一案”举行演讲说明会。陈立夫以他所提此案政府不赞同为由,婉拒了“统联”的邀请。

陈立夫及多位国民党“中评委”,月前曾于国民党十三全会时,提出如果中国大陆当局能郑重宣言复兴中国文化,重振四维八德,以替代“四个坚持”,放弃武力犯台,则政府可以考虑,以外汇资金50至100亿美元贷款支援大陆经济建设。

今年89岁的立夫先生最近接受《联合报道》杂志的访问,访谈中还曾坦率地表示,假如中共大陆的邓小平请他去谈一谈“如何以中国文化来统一中国”的话,他一定去。他相信他有一套方法去说服邓小平。此举据悉曾引起陈立夫的秘书和家人的郑重否认。

陈立夫在接见“统联”代表时,特别致送来访者一本《联合报道》,对他曾表示可以与邓小平谈谈的话,由他特别仔细校对文中一两个错别字,以及蹭予别人参考的动作看,似乎他不仅不否认愿和邓小平见面,也承认里面所有已表达的他的观点。

不过,在问到陈先生如何愿意为中国统一问题,到大陆与邓小平会谈时,他客气地说:“三不”政策使他出不去。

陈立夫曾经在上一届国民党全会中提了“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方案,此案被国民党中央采纳,但中共却不同意,认为“不合时宜”;此即构成他思考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新方案,因为他认为三民主义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不料,新案变成海峡两岸都认为“不够实际”。

陈立夫最后特别向“统联”的代表感慨指出,他的一生从来都是为着中国的统一、中国的命运而奋斗,他真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中国的统一。

陈立夫的“提案”,当即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杂志刊出专文对这一“提案”展开评论。

其中,台湾的《新新闻》周刊8月28日刊登署名陈杰夫题为《反共老人要做联共先锋?》一文,现摘录如下:

最近真是陈立夫风光的时候,自从他在国民党十三全大会提出经援大陆的和平统一方案之后,国内报纸纷加反映,甚至国民大会,监察院里也有人以“立夫案”为指标而大谈统一新策;这位公众形象是长年满口孔孟,“道贯高中”中国文化教材的89岁反共守旧老人,一下又跃居为“和平统一”的急先锋,激进的程度直让国民党开明自居的当权晚辈们瞠目结舌。

从1969年返台讲演,著述以致于定居台北天母,这位在中国大陆显赫政坛20多年的权要,处处表露他自1950年被贬离台,赴美养鸡孵蛋,“忘其显要,忘其贵盛”的平淡操持。过去报章偶在高层人事变动之时提及他将再度出任公职,他则始坚称“不再过问现实政治”,因此,除了在中医、中药,一贯道,中国文化的范围内可以听见他演讲,看见他的著作之外,几乎难以侧闻这位隐居天母半山腰上的老人有何动静。

直到1986年底中央公职人员选举,国民党倍受民进党竞争压力后,他才在主持国民党76年新年团拜与联合总理纪念周中打破政治沉默公开指出国民党应当检讨知识分子为何对国民党的作法颇多误解,“不管人家说的对或不对,党员同志都应当想一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没想到他这新春开讲之后,现实政治的是是非非也就如影随形地紧附在他身上:首先是今年1月,经国先生过世之后,一些以官邱为核心的昔日重臣里,竟然传出准备拥护蒋宋氏美龄继位主席,由他这隐居状态的老人,重掌他58年前出任过的中央党部秘书长职位,后来复辟之风虽是因势作罢,他那天母家中却是突然夜夜高朋满座,黑色公务轿车频频过出他家大门。最近,国会的资深中央民意代表对于国民党制定中央民代退职条例的政策纷纷采取杯葛、反扑的行动,也有人绘声绘色地传达,这些老代表,老立委准备抬出陈立夫来维护“法统”的延续;而他在十三全会提出的经援大陆方案更被人认为老法统、老政要们作势反扑的象征。

到底陈立夫在他这垂暮之年还想做什么呢?接近他的一些CC派立委都说他年纪太大,脑筋也不灵光了,怎么可能再度出马?大搞国民大会召开临时会的腾杰等人,从早年的“力行社”以来,似乎也是和他不对头的,怎么可能拥戴他。但是,陈立夫再度风光的意愿又是那般狂热:他的儿侄辈赵耀东只是有个构想,准备拿台湾钱去借给大陆,他就兴致勃勃地自撰3000字左右的经援大陆的方案,从四维八德讲到海峡两岸共同成立“国家实业计划推行委员会”,而且在开会前亲声-一找人联署,开会期间手边还不时拿着案文,逢人散发,直到这两天,赵耀东已经觉得这件经援大陆提案,必须静下来检讨检讨的时候,陈立夫似乎仍然兴致勃勃。

从他早年撰写的反共文章似乎很难理解这位和共产党缠斗数十年的老人,怎么如今竟会百般“容共”。他对记者说,他的“经援”提案是完全基于“爱和同情”而提出的,巨额贷款不是收买大陆民心,而是希望以台湾有余济大陆不足,发挥同胞爱,协助大陆人民脱离贫穷困窘。他认为现在的大陆政策不能再采守势。

以前的陈立夫强调“中华文化是共匪的第一号敌人”,现在的陈立夫虽然也强调,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国共建立共信的最佳条件。但是,过去的陈立夫说中共是暴政,暴政必亡,中华文化复兴一定成功,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他是第一个提了这口号的)一定胜利。现在的陈立夫也说这些口号,但是胸怀是爱和同情的,尤其,手段不是反共抗俄,而是拿着台湾纳税人的钱去贷款给他过去所控诉的敌人。过去他真是反共反得铿锵有力,现在他似更“联共”联得理直气壮!

这位以捍卫中华文化自居的老人,正以他特殊的影响力及特殊的方式来完成一些夙愿。因此,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惜推翻以前的反共文章,为要维持大中国的法统,他连包容大陆代表的陶百川案都反对,因为他担心中央民意构成地方议会。

对于陈立夫而言,过去他在报端披露的言论可真是乏人能懂,现在一记“经援大陆”,总算海峡两岸都有反应了,他也一下子风光起来了,这种转变几乎使他从二三十年的长梦里重新拉回到现实世界来,对于他应该是会较不寂寞的,但愿如此的长梦一觉,不只是为了寂寞而已。

陈立夫等包括蒋纬国在内的提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议案后,并提出向大陆提供50到100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

由此,这股要求祖国统一的浪潮愈演愈烈。

而在另一方面,在纷纷攘攘的党外运动中,令人担扰的台独倾向也日见突出,尤其是他们提出的“由台湾全体住民自决”台湾未来命运的口号,颇有一些市场。

面对来自这些方面的压力,李登辉在执政初期还不好公开偏袒哪一方,他不可能倾向“积极开放派”,因为他“恐共症”太重,更怕党外的“台独”势力会激烈地反对;他虽然作出姿态,要和一些有“台独”嫌疑的党外人士握手言和,让人担心他在“台独”问题上态度暧昧,但他还不敢公开支持“台独”。

若支持“台独”,不仅会违背蒋氏父子的“复国”遗志,失去党内一些实力派和元老派的支持,而且也会引起台湾人民的反对。

1989年夏秋之交,台湾李登辉当局在统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李登辉一改原来遮“掩”的做法,公然置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顾,置祖国的和平统一的前途于不顾,不择手段地加紧了推行所谓的“弹性外交”、“双重承认”的步伐。

据称,台湾当局为了同某些国家“建交”、“复交”,私下给某些国家某些当权人士许多经济实惠;他的一些“政要”通过走后门、通关节的办法溜到一些国家,甚至隐瞒身份,混入某一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场合。

这表明,李登辉原来所奉行的所谓“既缓和又抗争”的方式,实质上是奉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政策,不仅无助于缓和两岸局势,也无助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反而会助长连国民党本身也曾反对的“台独”势力。

因此,连台湾一些报纸也对这种做法表示不满,认为这种策动“两个中国”的外交策略,“难免使得台湾地区的国人对中国领土完整的概念愈趋模糊,对中国统一的意识也愈趋淡漠”,长此以往,就会变成“事实上的两个中国,最后就可能演变成独立的局面”,这种所谓“事务外交”是十分危险的,也是为中国人民所反对的。

面对李登辉制造“台独”的种种迹象,陈立夫坚决持反对态度,他千方百计通过一些场合或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坚决反对“台独”,极力推行“用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主张”。他说:“蒋介石先生一生反共,但也没有提出台湾要独立,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台湾应该始终在中国的版图上。”

但面对台湾当局的倒行逆施,这位国民党元老也表现出无可奈何。

物是人非啊!陈立夫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