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教父》第04章 势力方能发财


当时,上海租界“开埠”已逾半个世纪。十六铺的小东门,是法租界与中国地界的交接区,从外洋与内地运来的洋货、海货、山货多在这儿集散,洋行、商行、货栈、大小店铺鳞次栉比,这是当时上海最繁华的地方。每天在这儿出入过往的有官,有商,有工人苦力,有成批的白相人。

于是,另有一些行业也就应运而生。只要你拐进一条弄堂,便可以看到小赌场、大烟馆、公开的或半开门的妓院,也有抽大烟与嫖妓女结合起来的“烟花院”。像老鼠、苍蝇、蚊子、蟑螂出没于垃圾堆一样,这儿成了官、商、流氓地痞以及一切社会渣滓麾集的地方。

杜月笙从浦东过来,就在这十六铺落脚。他先在“宝大”水果行学生意,因为爱赌博的老毛病不改,半年后,被“停”了生意。他倒也不在意。

宝大水果行的帐房黄文祥看他可怜,就背着老板把较次的水果批给他,杜月笙脑子很灵,他知道单是这样的水果不会卖出好价钱,他又和协兴街钱庄会馆一带的流氓白相人杭州阿发等结伙,时常在十六铺一带徘徊,看到有水果船开来,就潜登上去,半偷半抢拿了一些水果,一起在大街和茶楼、烟馆、赌场叫卖。

三年的卖水果生涯, 杜月笙得到了两个外号, 一个是“水果月笙”,一个是“莱阳黎”。

“水果月笙”是因为他有一桩独特的本领——削水果。他往往站在别人背后,看人家搓麻将或推牌九,嘴里和别人谈笑的时候,飞快地动着手指,一眨眼功夫,均匀地削下一圈圈果皮,粗细深浅如一,一刀到尾不断不折。

“莱阳梨”是因为他卖水果也很特别,一只烂梨子,经他巧手一削,烂疤一剜,用雪亮的小刀在梨屁股上一戳,直送到对方的鼻子底下,喊:“哎,甜脆喷香的莱阳梨,价钱便宜,尝一个!”不管对方要不要,他是把梨子硬塞到你的嘴里去,叫人不得不买。

杜月笙虽然为自己有这两手绝活而自豪,可是并不打算靠这种小玩艺儿过日子。在五光十色的上海滩,靠做水果生意赚几个小钱度日,多寒酸!他深信“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句俗语。他当时认为,要发横财,唯有赌博。所以,他常常扔下水果刀,跑到江边的赌摊上掷骰子、押主,后来又进赌棚推牌九,上江边小船上搓麻将。赢了钱,就请那帮瘪三朋友大喝一顿;输了钱,再去偷,去抢,去卖水果。

后来,杜月笙干脆扔掉水果篓水果刀,领着一帮小瘪三做起“抛顶宫”的勾当来。

“项宫”是流氓称帽子的黑话;“抛项宫”就是趁行人不备,抢走他头上的帽子。

在这个行当上,杜月笙又练出了一手好功夫。他跟在一个人后边,到熙熙攘攘的地方上前一挤,对方头上的礼帽便不翼而飞,到了他的手里,接着转身一扬手,那顶帽子就像如今青年人玩的飞碟一般,掠过行人头顶,十分准确地落在十丈远的一个同伙手里。动作的干脆利落堪称一绝。几只“顶宫”到旧货摊上一转手,便有几块银圆进帐,小兄弟几个,可以吃喝几顿了。

这路“抛项宫”的生意,做到二十岁,也即是1908年3月5日那一天,上海滩哄起了个特大新闻——南京路有轨电车通车。杜月签琢磨着这么个盛典时候,正是捞“顶宫”的好辰光,便约了一个搭档一起去相机行事。

这路有轨电车是英国商人在1905年成立电车公司时,开始筹建的。花了三年的时间,从现在的西藏路沿着南京路向东铺轨,一直铺到南京东路外滩。

这一天,杜月笙起早赶到外滩,看到一节车顶周围插满了万国旗、可坐二十四个人的车厢,停在轨道上。人们围着这长方形的怪物指指点点,都不敢上去坐一坐,那是因为当时人们传说:“电车电车,车上有电,乘了触电,一电完蛋。”为了辟谣,英国商人想了个花招,在通车典礼时,特邀几个洋人与中国著名买办、海上闻人等来乘坐“首次车”,以示乘电车毫无危险之意。那天应邀的大买办、海上闻人有巨富朱葆三,银行买办、上海首届一指的绅商虞洽卿,英美烟草人公司买办、出名的“光棍”郑伯昭等几个头面人物。

见到这些红得发紫的名人,杜月笙异常兴奋。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看,竟忘了自己的营生——“抛顶宫”。他从这些人身上发现了人生的真谛,隐约间望到了自己的出路,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那个六十来岁的糟老头,神气活现地与洋人平起平坐,叽哩咕嘻地放洋屁,不就是上海滩上大名鼎鼎的朱葆三吗?他原来也是个穷光蛋呀!后来有了靠山,当上了日本商人的平和洋行买办才抖起来的。这人脑子活络,一边当买办,一边干自己的营生,开设了个专门卖洋货的新裕商行,后来又兼任水电、轮船公司的董事,发起大财了。

发了财,他“不忘本”,对洋爸爸的马屁不可少拍。他先是捐出舟山路地段上的一块空地皮给英国租界当局造监狱,这就是后来的全国闻名的提篮桥监狱。洋爸爸不止一个,要一碗水端平呀,于是他再捐出一条马路给法租界。租界公董局大为满意,为了表扬他的忠心,就把这条路命名为朱葆三路(即今天的溪口路)。

杜月笙再看看那个四十出头,穿得花团锦簇,俨然一副高等华人神气的虞洽卿,他十三岁时,与自己一样衣食无着,才托人荐到一家颜料店当学徒。动身的那天路上正遇下大雨,虞洽卿只是脱下唯一的一双布鞋,夹在腋下,光着脚丫走路,一直走进店中。不想店堂里地面潮湿,滑腻腻的,他一踏进门就跌了四脚朝天。老板看了皱着眉头正要发火,介绍人忙说:“赤脚财神进门罗!你看,这小老弟跌在地下的样子,像不像个大元宝?”经他这么一说,老板仔细一端详,果然。老板这才转怒为喜,虞洽卿才总算谋到一碗饭吃。如今呢,人们带着羡慕口吻称他为“阿德哥”,上海滩上哪个不买他的帐?前几年,他还花钱向满清政府捐了个空头“道名”的官当当哩!洋场官场没有吃不开的。

再看看那个坐在电车里自鸣得意的郑伯昭,杜月笙更觉得惭愧。郑伯昭三十多岁时,还是个永泰栈房的小职员,后来靠出了几个歪点子,才蹿了起来。那是前几年, 英国派兵进攻西藏, 全国与上海老百姓都抵制英国货。英美烟草公司出产的“皇后牌”香烟没人买了,专门销售这种牌子香烟的永泰栈房面临着要倒闭的危险。郑伯昭灵机一动,向头头进言,偷偷地把“皇后牌”改装为“强盗牌”、“老尸牌”、“仙山牌”,于是销路大开。烟草公司发了大财,不忘记出谋划策人,便提拔郑伯昭当这家公司的买办。

杜月笙越想越觉得自己本事不比他们差,可以说是干一行,能一行.从赌博来说吧,几年混下来,骰子押宝、牌九麻将、洋人玩的沙蟹无不精通,总之,在赌场上的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可就是发不了什么大财呀;卖水果呢?可以说是技艺到家,门槛贼精,可只有什么大钱可赚呢?“抛顶宫”嘛,倒是手法娴熟高明,手到擒来,万无一失,不过这种小技艺,充其量也只是小瘪三的勾当!

他经过一番对比分析后,悟出一条道理:只要想发财,穷光蛋照样能发财,关键是要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见人说人活,见鬼说鬼话,当然,有时也要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活。杜月笙觉得,在上海滩.只要有势力,干什么都能发财。不形成自己强大的势力,发了财,你也保不住。

当时,上海滩上势力最大的是清帮。

说起清帮,就不得不追溯一下清帮的源流及其演变了。

清帮组织,实际上是在清朝雍正初年为了承运港粮而形成的,但帮中人却把其历史渊源,推前到明朝,以明永乐朝的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为其第一代祖师。

金幼孜号碧峰,祖籍应天府(南京)麒麟门外三十里金家堡,生于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明洪武时中进士。先在北京燕王朱律前任职,后随军南下,负责都督粮台。燕王在南京正位后,任工部侍郎,永乐间迁都北京,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及成祖亲征辽东,金奉命都督粮运,不久辽东平定,随成祖凯旋回朝。当时,他看到仕途险恶,厌弃红尘,衷心仰慕达摩,因此上表辞官,隐居栖霞山紫云洞修炼。后又转至五台山求戒,拜佛门禅宗临济派三十六传鹅头禅师为师,取名清源,从此在紫霞洞隐修,数年后去世。

这就是清帮以达摩为始祖,把金幼孜等为第一代祖师的来历。

第二代祖师是罗清,号净清,甘肃兰州府渭清县东乡罗家庄人。十七岁时,他考中明朝嘉靖恩科举人,后赐进士出身,担任监察御史及户部侍郎,吐鲁番犯边时,嘉庆帝任为间外都督,领兵直抵番边。传说血战后不幸被困于两狼山下,粮尽三天,杀马充饥,忽来一和尚相告,寺后石崖下有本朝清源禅师北征时所储藏的粮食,往取果应其言。全军饱餐后次日出击番营,斩了番将,一直追到番都,番主出降,表示以后永不叛明,罗接受降书,大获全胜而回。

归途中经过五台山,访求清源禅师遗迹,由此寺方丈恨修禅师指引,从佛龛中取出金幼孜的经典遗物,并悉嘉靖曾封金为护国禅师。

罗深受感动,即由恨修领至金的塔下,拜金为师,后人在师父生后拜师,称为“灵前孝祖”,就是起源于此。后来,罗清被严嵩父子暗害,入狱十二年,万历年间由于边事需要,把他释放,但他立了功不愿受禄,乃至栖霞山紫方洞金幼孜修炼处修道,在那里终了一生。

第三代祖师陆逵,号道元,江苏镇江丹徒人,自幼学武,精于技击,当过江右总兵。明亡后隐居茅山。后慕罗清征番定回之功及其能通满、蒙、回、藏语言文字之能,又为佛教禅宗嫡系,因此到五台山求道。清初云游到甘肃、新疆一带,看到回民与汉人由于宗教不同而争执械斗,就向清廷条陈用宗教感化之策,为康熙嘉纳,授以西北宣传法师名号,赴西北宣化,订立“回汉约法”,规定回汉人民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各守其制,两不相犯。

回京复命后,康熙大喜,议授以官,他却气归学道,就封他为靖国尊人,并加封其师罗清为一清佛祖。

晚年,陆逵在杭州武林门外宝华山刘氏庵内讲经说法,听者甚众。他殁于雍正七年(1729年)。

以上金、罗、陆三人,清帮中人奉为“前三祖”,都于佛教禅家有渊源,所以后来的清帮组织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清帮的真正祖师,起身陆逵的徒弟翁宕、钱坚、潘清三人,即所谓“后三祖”。

翁宕字福亭,号德慧,江苏常熟人,祖居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其后适居河南南阳府。出身秀才,后弃文向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习武,喜与绿林好汉交往,并入天地会,为会务奔走四方,到处为家,性情刚毅,不善辞令。

钱坚字福斋,号德正,江苏武进人,迁居安徽徽州府。为人精明勇敢,幼从父经商,移居开封。他十六岁父母双亡,无心继续父业,改习拳术,入天地会,与翁宕同隶张岳部下,张是天地会的首领。

潘清字清宇,号德林,浙江杭州人,先移住安庆,后又迁居河南开封。承父母余荫,富有财产,幼年读书,颇以诗词歌赋自豪,武持广泰,普门开放,光明乾坤。

清帮在清朝繁盛了一百多年,到嘉庆间,海运兴起,漕运凋蔽,清帮开始衰落,不少人流入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粮运复盛,北方粮船大多为清廷服务,南方粮船大多被太平军改为水师.杭州的家庙调堂被乱军所毁,至此,清帮势力消灭几尽。太平天国失败后,漕运废除,粮帮裁撤,不过,清帮组织仍流传于流会。

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成为开放口岸。畸形的殖民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很多无业的清帮人员便云集于此,以各种方式谋生。

清帮对于上海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帝国主义租界当局,利用帮会、流氓势力,作为殖民统治的爪牙,例如帝国主义运来的大量鸦片,就是利用流氓主要是清帮中人物推销的。此外,帮会与流氓合流,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开设赌场、妓院,划地称霸,为非作歹,欺压良民,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恶势力。

解放以前,上海清帮中以“大通悟学”四字辈居多,而以大字辈为最高。

当时,十六铺码头一带有个“大亨”陈世昌,小名福生,早年曾在赌台上套红绿签子(用竹签套红绿线诱骗路人上当的一种赌博的玩意),因此,以“套签子福生”闻名。

二十岁的杜月笙豁然有悟后,首先想到清帮,自己在十六铺一带混六七年了,为什么早没想到,混到青帮中去,不就有靠山了。陈世昌不就在身边了,只要他肯收自己为徒,自己不就是清帮中人了?

二十岁的杜月笙已有了一帮小兄弟。当天晚上,他们上了靠了码头上的一艘驳船,驳船里装得是大米。他们偷了几袋子,连夜送到一家米行,贱卖了五块钱。杜月笙把自己身上的另外三块加上,共是八块,去拜了陈世昌。

陈世昌看到杜月笙只有二十岁,一副机灵样,就答应收他为徒弟。从此,杜月笙正式“在帮”了。陈世昌是“通”字辈,杜月笙应是“悟”字辈。

艺亦佳。为人勇义,好交游,地方上以“小孟营”称之。翁宕、钱坚二人奉张岳之命,到安徽访潘,三人都是天地会道友,一见如故,结拜为异性兄弟。

三人结拜后,一起出门访求志同道合的人,乃至杭州陆逵处听讲,对陆逵非常敬服,要求投拜门下。陆见三人学道心诚,同意收为弟子。雍正三年,清政府悬榜招贤,加强漕运,他们意图以粮帮为基础,组织一个大团体,乃至河南抚署揭榜承运。

其时,抚台田文镜是杭州人,三人向其条陈了漕运办法,田与漕督同上奏本,经雍正批准,指定归精运总督张大有节制,并听命于勘现河工的钦差大臣何国宗指挥,准许开帮收徒,以之统一粮务。

他们接受任务后,先后开封潘清家中招集各地天地会头目就商,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赞助,并联络旧有粮帮,统一了粮帮组织,推翁、钱、潘三人为首领,组成了一个“道友会”,供奉达摩为始祖,金幼孜为第一代祖师,罗清为第二代祖师,陆逵为第三代祖师。

他们开办粮运,首先设厂造船,统一尺寸,绘成图样,亲自监工造船,传说共造了9999只半(所谓“无半不成帮”,半只是脚划子)。第二步是协助清廷开办浚河工程,动员山东民夫16. 5万人,用银110万两,开浚河道,打通了南北水运。布置完成,乃大开香堂,广收门徒,翁宕按八仙之数收徒八名;钱坚按二十八宿之数收二十八名,潘清按三十六天罡之数收徒三十六名;三人按七十二地煞之数共收七十二人。此后徒弟又收徒弟,从而清帮组织扩大起来。清帮帮建立以后,翁等三人向逵请示,逵以祖传二十四字的字派相授,作为传统的帮内“家谱”。此二十四字就是“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理,大通俗学”。其中,“清净道”三字是在清帮末成立前使用的,从“德”字起立帮,所以前三字是教派,从第四字起才是帮派。立帮后徒子徒孙越来越多,原来的二十四字怕不够用,乃由王德降(即王降祖,帮内称为小祖师)续订二十四个字,就是“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度心回”

跟着陈世昌混了一个阶段,杜月笙发现,在上海滩,来头最大的首推洋人。你在其他地方就是一口气强奸十个大姑娘,只要能躲进租界,什么事也没有。要直接进洋圈子里吃洋饭,自己的资格还嫩了一点。要想老道一点,只能去跟着黄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