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27.毛泽东让北线聂贺部夺取“三路四城”


当中原郑李部。华中粟谭部、山东陈宋部、晋冀鲁豫刘邓部、陕甘宁边区王世泰和习仲勋部、东北林彪和罗荣桓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的时候,晋察冀聂荣臻部、晋绥贺龙部,也同时开始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陆续展开,共同发起主动攻击作战,夺取“三路四城”。

在与国民党军第11战区、第12战区等国民党军的较量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也遭受了严重挫折……

27.毛泽东让北线聂贺部夺取“三路四城”

当蒋介石挑起的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让晋察冀战略区和晋绥战略区进行联合作战,共同保卫晋察冀解放区。

晋察冀解放区,是聂荣臻率八路军第115 师一部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到1946年7 月,它包括冀中、冀晋、冀察。冀热辽解放区,南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相连,地跨晋、察、冀。热。辽五省。境内西倚五台山,东有冀中、冀东平原,物产丰富。晋察冀解放区包围着国民党军占领、控制下的北平、天津、保定、太原、大同等大中城市,并有以平津地区为交通枢纽的北宁、平汉、津浦、平承、平绥、正太、同蒲等铁路交通干线。晋察冀解放区面积为55万平方公里,人口2655万,拥有城市96座,首府设在张家口。晋察冀军区下辖4 个野战纵队,总兵力24万人,军政最高领导人为聂荣臻。

晋绥解放区,是由贺龙在抗日战争时期率八路军第120 师开辟并建立的。包括吕梁、雁门、绥蒙解放区。东抵同蒲路北段,与晋冀鲁豫、晋察冀解放区相接,西临黄河,与陕甘宁解放区隔河相望,南至汾河,与太岳解放区接壤,北越平绥路,至山西北部和绥远东南部。境内吕梁山脉横贯南北,晋西北地处黄河沿岸,土地贫瘠。晋绥解放区的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人口389 万,拥有城市19座,首府设在兴县。晋绥军区部队共有5.5 万人,贺龙是解放区最高军政领导人。

无论是从地理上讲,还是从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战略布局看,由于晋绥解放区和晋察冀解放区正好位于沟通关内与关外解放区联系的战略要冲之上,因此,国共两党进行较量的大棋盘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意味着,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区将是国民党军全面进攻战略中的重要目标。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明确了聂、贺两部共同夺取“三路四城”的作战方针和任务。

所谓“三路四城”,即正太路(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的铁路)、同蒲路(山西大同至蒲州镇)、平汉路北段(北平至石家庄段)。“四城”即大同、太原、保定和石门(今石家庄)。

在中共中央军委于1946年6 月19日给关内的各战略区领导人的电报中指出:“大打后,我晋察冀热辽主力应对付热河及平津方面蒋军主力,以一部协助贺李对付傅作义及夺取同蒲北线,以又一部协助刘、邓。薄夺取正太线。我贺、李统一指挥晋绥主力及聂、刘一部,准备粉碎傅作义之进攻及夺取同蒲北线,以一部协助刘邓薄夺取晋西南及同蒲南线。”

全面内战爆发的当天,聂荣臻与萧克、刘澜涛、罗瑞卿即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发电,提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战略区集中力量先打下山西,使本区连成一片的建议。电报说:“我们完全同意中央的战略方针,即先消灭晋阎,控制山西高原,使晋绥、晋西北、晋冀鲁豫连成一片,解放出许多兵力对敌机动作战。因此,我们实行东防西攻之方针,尽量抽出兵力,集中于主要方向,实现大兵团运动战之歼敌计划。”

毛泽东于6 月28日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回电晋察冀军区领导人,同意聂部的战略筹划,进一步明确了贺龙和聂荣臻这两员大将的作战任务,详细拟定作战计划,即贺、聂两大部联合作战,夺取“三路四城”。电报说:“在国民党大打后,你们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四城。”“热河四个独立旅,冀东、冀中各两个旅,商都两个团及其他地方部队,均为保卫地方之用。在地方保卫战中,在万不得已时,一城一地之暂时得失是不足为怪的。”即为了确保夺取“三路四城”战略任务的完成,冀东解放区的暂时放弃也是允许的。

毛泽东还进一步明确了更为详细的作战方案:“当敌进攻承德时,你们的主力不是保卫承德(因为这将劳而无功),而是乘敌北进,集中杨。杨、郭、赵四个纵队及冀中。冀晋全力举行平汉战役,占领从长辛店至石门整个平汉路,相机占领保定、石门两城。举行平汉战役其利有七:一能集中最大兵力;二能打通冀晋、冀中;三能割断平津左臂;四能锻炼新队伍;五能增加入力物力;六能获得热河、冀东两区之战略配合作用;七该线夺取后可能巩固。因此希望你们全力组织平汉战役,于半月内准备完毕,待命攻击。”即夺取“三路四城”作战,首先应从夺取平汉路开始。

毛泽东又说:“平汉战役胜利后,即以主力三个纵队不少于24万人人晋,充当夺取山西之主力,首先配合山西各区,夺取正太。同蒲两线,扫清太原、大同以外一切敌据点,使冀晋、晋绥、吕梁、太行、太岳五区打成一片,然后相机夺取太原、大同。”即完成对平汉路控制后,才可以放心进入山西作战。

毛泽东还就攻城的方法作了说明:“所有对平汉、正太。同蒲三路之进攻,均是攻城战,望立即训练攻城战术,多备黄色炸药,制造黄色炸药之工厂日夜加工。夺取三路四城(保定、石门、太原、大同)须准备六个月或较多时间,但是必须完成此任务。”因此项战略计划为绝密,仅限于传达贯彻,毛泽东特别交待:“此电阅后即烧毁。”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导思想很清楚,任务布置十分到位,各方面的敌情发展也都考虑在其中,只要聂、贺两部按计划进行部署就能取得胜利。基本的方案是,贺龙部先在晋北作战,聂荣臻部先行平汉作战,最后两部合力攻山西,切实把晋绥和晋察冀解放区连起来,全面控制起来,确保关内关外战略联系畅通无阻。

但由于各种原因,聂、贺两部特别是聂部没有能够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先打平汉战役”的命令,而是先打了大同。也许这就是北线在战争初期失利的开始。从毛泽东与晋察冀领导人的电报中可以看出。

继6 月28日后,毛泽东又于7 月3 日致电聂荣臻等晋察冀战略区的领导人,要求他们在进行平汉战役准备过程中,尽最大努力隐蔽自己企图,以免过早惊动国民党军。电报指出:“在二十天至一个月内请令冀晋、冀中两区对平汉线保持绝对平静,不要有任何破击扰乱之事,以便麻痹敌人放松对我之戒备。”毛泽东仍然主张先打平汉战役,并希望加速作好准备。

7 月4 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就有改变先攻平汉路之意。电报说:“攻击平汉路须考虑巩固平绥路现有地位,但互相策应颇为困难,因此晋察冀区至多只能出三个纵队配合冀中、冀晋地方主力,整个西线(晋绥)须由晋绥军区部队负责。”并特别指出,如“无晋冀鲁豫的配合,执行中央的指示是困难的。建议用半月的时间,得到晋绥配合打下大同。”

大概是因夺取“三路四城”任务极为重要,而且时间也相当紧迫,同时也是出于对前线指挥员的高度信任,当天毛泽东就答复聂荣臻:“同意你们攻大同计划。望令张、”罗、杨精心计划,充分准备,坚决夺取之。同时准备歼击傅作义向我进攻之部队“

7 月6 日,毛泽东又专电聂荣臻,再度强调打平汉战役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打平汉的时机和作战部署,并特别针对聂荣臻部提出的对平绥路的策应问题、作了充分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电报全文如下:“四日电悉。(一)我打平汉应在国民党向我大打,例如打苏北、、打承德之时。现在只作准备,”请争取于本月内大体准备完毕。(二)打时四个纵队(陈正湘不在内)中以一个位于平绥路,以三个打平汉,配合冀晋、冀中,兵力很够。(三)如能占领平汉全部或大部,国民党第三、第十六两军能被歼灭一半左右,平津之敌即不敢妄动,平绥即可能巩固;如平汉在敌手,平绥即不能巩固。(四)本月内如能占领青、沧,既可威胁天津,又能集中兵力打平汉。(五)本月内如能占领怀仁。应县、繁峙、代县、五台、定襄、牌县、忻县一线,则傅作义必有所畏而不敢东进,即进亦可以贺、李主力及陈正湘部对付之。(六)待青、沧及同蒲北线占领后再打平汉最为有利。“

由此可见,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仍希望先打或至少与攻大同时同时打平汉战役。7 月中旬,国民党军在苏北和苏中对华东军民大打出手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让聂荣臻加紧准备实施夺取“三路四城”的计划。

7 月22日,毛泽东代表中央起草致晋察冀中央局并告晋绥分局电,指出:“大同由你们负责攻取,请即加筹划,能于八月内取得为最好。”“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及吕梁各县均须于八月内取得,一到九月,时局可能发生变化。”

7 月24日,聂荣臻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仍坚持先打大同。聂荣臻在电报中指出:“如对大同城、平汉路、正太路同时动作,则不可能集中优势兵力,故在步骤上提议:第一步先攻取大同,第二步待大同攻下后,约须半月集中3 个纵队挺进平汉路。第三步再向正太线进攻。”25日,毛泽东即代表中共中央军委回复聂荣臻:“同意先取大同,再取平汉,再取正太。”

7 月20日至26日,晋察冀军区集中3 个旅及地方部队共10个团对大同以南的应县发起进攻,但未奏效。

毛泽东虽然同意先打大同,但对这样一座经过日军长期设防的工业城市能否攻克仍抱着审慎的态度。当得知晋察冀军区部队迟迟未能攻克大同外围的应县等据点后,于1946年8 月1 日,致电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以及副政委刘澜涛、晋绥野战军的司令员贺龙和政治委员李井泉:“应县久攻不下,你们对攻大同把握如何?攻大同的计划如何,何人指挥,使用哪些部队、攻城训练如何?你们以多少时间扫清外围及攻大同?如大同久攻不下,其结果将如何,此种可能性应估计到;上述各点请考虑详复。”“如大同久攻不下,其结果将如何?此种可能性应当估计到。”

8 月2 日,为了答复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询问,聂荣臻迅速赶往大同前线主持召开有各纵队领导人参加的阳高会议,罗瑞卿、刘澜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第4 纵队司令员陈正湘、张家口卫戍司令部郑维山参加了会议。

会议决定集中晋绥军区第358 旅、晋察冀军区第3 、第4 纵队各2 个旅夺取大同,计划用10天时间扫清大同外围,再用15-30天攻下大同。同时以晋绥军区独立第l 、第3 旅、骑兵旅和晋察冀军区第2 纵队、第4 纵队位于集宁地区和凉城地区,准备对付傅作义集团来援。会议情况,聂荣致在回忆录中写道:1946年8 月2 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晋绥军区和我区在阳高召开了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我和罗瑞卿、刘澜涛、杨成武、陈正湘。郑维山等同志,晋绥方面有张宗逊同志。

在这次会议上,首先对大同敌情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敌人的设防坚固,城垣和周围的据点,筑有明暗堡垒,有利于守,不利于攻,但他们兵力不强,建制七拼八凑,内部成分复杂,守备信心不足,供应补给困难。只要我们组织指挥得当,搞好协同配合,做好打援准备,扬我之所长,击敌之所短,攻下大同是有可能的。

会上,我们确定的具体部署是:以约六个旅的兵力攻打大同,打法上尽量将城外各点敌人分割歼灭,不使其退缩城内,以减少攻城阻力,并力争20天内拿下大同。我军打大同后,估计南口方向的敌人三个师可能西援,因此命杨得志纵队开进到延庆、一永宁地区阻击敌人;也估计到傅作义部约四个师可能东犯,策应大同,所以又。确定以五个旅(即晋绥军区的四个旅和晋察冀军区的第二纵队第四旅)的兵力开赴凉城地区准备打援。为统一指挥,由晋绥和晋察冀军区部分负责同志组成了前线指挥部。

会议还决定,成立大同前线指挥部,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张宗逊任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政委罗瑞卿为政治委员。这是一个联合司令部。

会后,聂荣臻返回张家口。8 月3 日致电中共中央军委:“一致认为攻占大同对今后各方执行任务均为有利。”“大同(敌)总兵力不强,但工事坚固是其特点,故须在技术上充分准备方可奏效。”“对大同拟强攻及坑道进行,我们与晋绥已有一些准备,并继续加强中。”

8 月6 日,毛泽东复电聂荣臻:“你们在布置大同战役后,望集中注意于准备平汉战役。凡列入平汉战役序列之军队,迅即补充人员武器,训练攻城技术,司令部则完成侦察事项,拟定作战计划,务于未动手前完成一切准备事项,一俟大同得手立即开始平汉战役。”

这样,首先夺取大同的决心,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