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52.扭转危局的“深源会议”


1946年10月12日,当得知张家口突然失守后,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深深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中央军委、毛泽东和晋察冀中央局本打算以坚守张家口为诱饵,吸引平绥路东西两个方向上的国民党军来攻,而利用张家口易于防守而不利进攻的地形,达到大量歼敌的目的。然而却出现了敌人没有被歼灭,地方也迅速丢失的不利局面……

在张家口失守的当天,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致电聂刘萧罗,帮助晋察冀分析面临的形势,以求找到尽快恢复士气的办法:“张垣失守后,傅作义部已极端分散,利于我各个歼灭。但目前我仍应以一部在张垣附近钳制傅军,我主力仍在东面原地依计划歼敌,以期彻底击破东面之敌。我对16军已给了一个相当严重之打击,如这两天对94军又有给以根本打击,则今后只须对53军以一二个打击及对16军再给一二个打击,便可彻底粉碎东面之敌进攻。然后我军加以休整即可以向西打傅。在几个月内完全可能打破东西两面之敌。目前你区敌人进攻,无论傅作义、李宗仁均已达到顶点,其后备已经用尽,我们方面一城一地之得失无关大局,主要任务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望本此方针鼓舞士气,团结全党,完成中央给你们的任务。”

毛泽东在电报中讲了三点基本意见:一是国民党军的进攻已经到了顶点,是强弩之末;二是要想办法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三是要加强团结,鼓舞士气。

晋察冀战略区的领导人正是带着这一指示,踏上了撤离张家口后的艰苦转战征程的。聂荣臻这位经受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战考验的杰出解放军高级将领,又一次遭遇到了对手的强力挑战,他在紧张地思考着扭转危局的对策。一路耳闻目染,使他深切地感到有必要先召开一个统一思想的解放区高级领导人会议。

52.扭转危局的“深源会议”

“我们艰苦奋斗抗战八年,钻了八年山沟,刚进张家口一年多点儿,为什么又把它让给敌人了?”

“张家口的丢失主要是军事指挥上的问题。进攻、防守等都存在问题”。

“丢失了张家口,晋察冀就等于完了。”

这就是自1946年10月11日张家口弃守以来,流传在晋察冀一部分军民中的思想情绪。在解放区其他各战略区大量歼击国民党军的时候,晋察冀军民却因不能打胜仗而滋生的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抑制,并统一全区的思想,不仅将很难在后续战争中取得胜利,而且可能还要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1946年10月22日,自张家口突围而出的晋察冀战略区的领导人聂荣臻来到了河北省的深源,并决定召开晋察冀中央局会议,准备通过进一步集中学习和贯彻毛泽东关于(三个月总结)以及一系列给晋察冀军民的指示,认真总结前期作战失利原因,以解决撤离张家口后部队中存在的思想混乱问题。

晋察冀解放区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最大的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军也是一支最强大的军队之一。然而经过前四个月的作战,解放区已有40多个县沦入国民党军之手,平汉、津浦、平绥。平承大部交通干线被国民党军控制。使晋察冀解放区的面积缩小,部分地区被分割,战争资源被严重削弱,却没有能在作战中大量消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这实际上就是晋察冀问题所在。如何打胜仗,如何消灭敌人,也因此成了深源会议的讨论主题。

深源会议于11月5 日结束,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垣失守后的形势与任务的决定》,认为:“张垣失守后我们处于更加分割和依靠中小城市与广大乡村的环境”,号召全区“按照中央指示,进一步团结群众,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支持长期战争。坚持运动战、歼灭战的方针,而力求更加自由主动的继续大量歼灭敌之有生力量”,(决定)还特别指出,一定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反对平均使用兵力。为了大量歼敌,须乘敌后空虚,坚决勇猛的挺进敌后,实行敌进我进,变敌后为前线。”此外,还对壮大主力、进行广泛深人的战争动员。加强根据地建设等作了重新部署,确保全区思想的统一。

就在深源会议期间,194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又致电聂荣臻、刘澜涛、萧克、罗瑞卿,就进一步加强晋察冀野战军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主力极不充实,深为可虑,应迅速采取有效办法,首先补充杨苏及成武两纵队,每团至少充实两千到两千五百人,……在本年底务使该两纵每纵队有三个旅九个团,并经常注意保持满员”,“要反对补充中的平均主义,只有首先培养两强有力纵队,才能有效歼敌‘,”要利用一切战斗间隙,十分认真进行练兵“,”充实主力,加强训练,是你们当前日常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收复热察失地最实际的工作。“

浑源会议之后,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以主要精力加强部队建设。从冀中、冀晋、冀察、冀东四个老解放区动员新兵4 万人,全部补充野战军。同时组织战斗力较强的地方部队升级到野战军,将各地方独立旅分别调给第2 、第3 、第4 纵队,使3 个野战纵队都由原来的2 个旅扩充为3 个旅。经过扩军补充和调整,充实建制,晋察冀军区3 个野战纵队总兵力达8 万余人,加上还有16万的地方部队,共有24万部队。

从部队建设的成果看,沫源会议的确成为扭转战局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