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十二王》时代骄子:黄金家族的子孙


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特氏,嘉庆十六年(1811)生,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1865年5月18日)卒,蒙古亲王。

僧格林沁在晚清王爷中颇具传奇,他出身蒙古黄金家族,因过继而成显贵。他主持的军事活动,既对内(太平军、捻军)又对外(英法联军),既有输又有赢。每一个历史人物,在其一生中,都会有几件大事来奠定他的地位。而最能体现僧格林沁一生业绩的,主要有四件事:第一件,咸丰五年(1855)消灭太平天国北伐军;第二件,咸丰九年至十年(1859—1860)与英法联军两次对阵,前次胜利,后次失败;第三件,咸丰十一年(1861)拥立两宫太后,促成“垂帘听政”;第四件,同治初年重创北方捻军。僧格林沁身为亲王,一生与奢华的王府生活无缘。他是晚清王爷中的一个“异类”,把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都消耗在不间断的征战中。僧格林沁骁勇、善战,为清王朝不惜肝脑涂地,最终战死沙场,他死后追谥号“忠”,这也是他毕生的写照。

僧格林沁是蒙古黄金家族铁木真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子孙。

在古老传说中,是“苍狼”与“白鹿”缔造了蒙古民族。在这些“苍狼”与“白鹿”的后裔里,不仅诞生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也出现过“一代神弓”哈布图哈萨尔。哈萨尔是也速该的第三个儿子,铁木真的同母兄弟。《蒙古秘史》记载,在铁木真与乃蛮部的残酷战争中,哈萨尔统率中军,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干。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赐予哈萨尔4500封户,封地在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历经元朝一代,其后裔都在此驻牧。明代以来,以哈萨尔嫡裔为核心的科尔沁部逐渐南迁,散布于北起嫩江流域,南到西拉木伦河的广袤地域,也就是人们习称的科尔沁大草原。

16世纪末,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于辽东,科尔沁部是最早归附的蒙古部落。此后近三百年间,清朝皇室与科尔沁部蒙古王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姻关系。在清朝皇室中,蒙古族皇后共有6位,其中4位出自科尔沁部,即清太宗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清世祖的废后(后降封静妃)和孝惠章皇后。孝庄文皇后名布木布泰,13岁嫁皇太极,从妃、皇太后,又升到太皇太后,75岁去世。她在宫中生活了60余年,身历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是当时最具影响的人物。

当科尔沁部王公的格格嫁入清宫的同时,清朝皇室的公主格格们也不断下嫁科尔沁部王公。据统计,清代共有118位公主格格下嫁蒙古各部落,其中嫁往科尔沁部的24人,约占五分之一。

清朝实行的满蒙联姻,有别于历史上汉唐等朝的和亲政策。汉唐是中央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的单方面下嫁,而清朝则是双方互相嫁娶,为使这种联姻关系固定化,还建立了“备指额驸”制度。即规定在内蒙古的科尔沁、巴林、喀喇沁、奈曼、翁牛特、敖汉等归顺较早的13个旗内,于王公贵族的嫡亲子弟及公主格格的子孙中,挑选15岁以上20岁以下聪明俊秀者,将其注册登记,每年报送中央的理藩院备案。这些蒙古青年,在其父兄于年节到京向皇帝请安时随同前往,以备皇室选为公主格格们的额驸(夫婿)。在众多蒙古部落中,被指定实行备指额驸制度的仅有13个旗,其中科尔沁部就占5个旗,可见在这个制度下,科尔沁部所享有的殊荣。

按《蒙古世系》的记载推算,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弟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世孙。嘉庆十六年(1811),他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苏木,即乡)百兴图嘎查(嘎查,即村)一个四等台吉家庭。博尔济吉特氏经过长期繁衍,人数众多,许多人虽然还冠以“贵族”名号,但家境早已败落。僧格林沁就属于这种情况,据说,他幼年曾随父亲为富人放牧。僧格林沁聪明好学,骑马、射箭、摔跤,样样技艺超人。12岁时,被送进昌图老城文昌宫读书。

在僧格林沁的故乡流传过这样一个传说:道光皇帝在位时,某天夜里忽然做了一个梦,梦见金銮殿上的金龙盘玉的大柱子摇摇晃晃,马上就要倒塌。危急时刻,从远处跑来一只山羊,用两只大大的犄角顶住了柱子,柱子一下子稳住了。皇帝从梦中惊醒,百思不得其解。他找人来圆梦,群臣纷纷猜测,是不是要出现力保大清的奇才,是一个属羊的男子?皇帝传旨:王公子弟中,凡18岁以上并且属羊的,一律到金銮殿上,由他亲自验看。但面对众多华而不实的纨绔子弟,皇帝却不停地摇头。最后失望地把手一挥,全部打发走了。这时,有大臣向皇上推荐了一位蒙古青年,长得英俊威武,气宇轩昂。一问,果然属羊,七月生人。皇上龙颜大悦,连声说:“就是你!就是你!真是一个将星啊!”当场封他为五省督师的爵位。这个年轻人就是僧格林沁……

这一类传说在民间很多,内容不乏捕风捉影,本不必当真。不过它起码点明了一点,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一个草原上微不足道的小“贵族”,如果没有皇帝的“慧眼”与破格提拔,确实难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奇就奇在,僧格林沁得到了这样的机会。

僧格林沁是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族侄。顺治七年(1650),科尔沁首领彰吉伦,受封世袭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是第九代郡王。按照满蒙联姻的传统,郡王娶了嘉庆帝颙琰的第三女庄敬公主,所以他又成了道光帝旻宁的姊夫。道光五年(1825),索特纳木多布斋在北京病死,无子嗣,道光帝亲自选定僧格林沁为嗣,并继承郡王爵位。按《清史稿》的说法,僧格林沁之所以被皇帝一眼相中,是因为他长得仪表堂堂。这样,僧格林沁就从一个被人轻视的穷小子和寄人篱下的养子,一跃成为威风八面的科尔沁郡王。不仅如此,因此过继的关系,他还攀上了清朝皇室的高枝,成了道光帝的外甥。

15岁的僧格林沁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来到了北京紫禁城内富丽堂皇的皇宫。看来,道光帝对这个英俊强健敦厚朴实的蒙古小伙格外垂青,赏戴三眼花翎,赏用朱缰,赏穿黄马褂,任命他为御前大臣。不久,裕郡王府相中了这位年轻的王爷,将格格嫁给他。僧格林沁因此又兼有了皇家额驸(女婿)的身份。他的岳父,是康熙帝兄长裕亲王福全的五世孙文和。

僧格林沁从19岁起,出任各种显赫的官职。终道光一朝,皇帝对他宠幸不衰,也就是史书中提到的:“出入禁闱,最被恩眷。”道光三十年(1850)皇帝驾崩,40岁的僧格林沁被委以顾命大臣,与其他顾命大臣一道听道光帝宣布,以“皇四子立为皇太子”。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帝,他比僧格林沁整整小了20岁,两人是表兄弟关系。所以,在咸丰朝僧格林沁仍旧宠荣有加,一直掌握清朝精锐部队的军权,并承担护卫京津地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