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雅说》大雅·灵台


小雅解说诗经·大雅·灵台

《灵台》题解:

当政者,总喜欢用歌舞升平来掩盖民间疾苦、用歌功颂德来掩饰贪污腐败。什么样的国家状态才能算是太平盛世,这不是靠自己吹嘘,也不是靠吹捧,而是要百姓发自内心地拥护,所谓真正得民心者得天下。有德者,百姓自然爱戴,而个人就无须自称是什么“核心”了;相反,无德者,民怨沸腾,只能用武力镇压冠之以平乱,自然需要有人来歌颂。

这就是儒家所讲的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周朝之所以有八百年天下,是因为从古公至季历、文王,历代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政思想,这才有“天下人士皆往之”的结果,才有“不战已胜、一战而成”的国力。

本诗讲文王实行仁政之后,受到百姓的拥护。百姓受文王之恩而无以为报,一听说文王想要建一亭台水池,于是奔走呼告,大家一起自觉地来设计、建造文王的楼台、园子和水池,并恭敬地称之为“灵台”、“灵囿”和“灵沼”。

《毛诗》云:“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 由此可见,本诗主要是讲文王有德而众望所归。该诗共分5章,每章四句。本诗所涉及之“三灵”,并非西安长安区,而是宝鸡岐山县一带。因文王当时只是诸侯而不是天子,所以部分学者认为灵台是祭天之说不当。

学习这一首诗,并不是在自家楼台上写一块匾“经始灵台”来装点门面,而是要明白国家还不富裕时就建什么国家大剧院,这是乱用民脂民膏,而今年开始提倡节俭、春晚也适可而止,这就是关注民主的表现。所谓“独乐乐”与“众乐乐”之关系何在,这才是本诗学习之要义。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经纶”、“经营”、“盘算”、“打算”等意思。

“经始”就是“开始考虑”、“有……想法”的意思。

“灵台”是百姓对文王的楼台之尊称,表示崇高、尊重之意,就象对待神灵一样。为什么百姓对文王的东西如此尊重,就是因为百姓皆受文王之恩德之故。

“经之营之”即“经营之”,指正在考虑和准备之中。显然“经始”、“经营”的主语是文王而不是百姓。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字面意思很好懂,就是指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不约而同地前来参加,用不了几天工夫就建成了。这儿的“攻”与“拱”通假,指“搭建”、“拱卫”、“拥护”之意。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亟”,“急”、“急迫”的意思。

“子”,与“滋”通假,不要念错!这个“滋”很形象、很恰当,表现出大家从不同的方位而来、在不同的时间而来,就象水塘里渗出来的水、田地里滋长出来的庄稼,虽不能事先指定时间地点、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一样。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指灵台建造的计划和安排本来并不很急,但百姓却都急匆匆地起来帮忙。不要小看这几个不起眼的文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人们拥护爱戴之情。就如同以前抗日战争、国共战争时期,百姓主动帮军队运送粮食弹药、抢救伤员等拥军事迹,说明当时的共产党得民心。

“囿”,“园子”。“灵囿”则是饲养禽兽动物的园子。

“麀”,雌性。“麀鹿”指母鹿。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是指文王在灵囿之时,所有动物并不受惊害怕,即使为保护幼子而警惕性很高的母鹿也很安详地伏地不慌。我们当今有许多人放生,正说明社会上杀生太多。尤其是中国人,仿佛和动物有仇一样,所有动物一见人便本能性地逃跑。而我在国外时,即使街道上仍然有觅食小鸟见人而不惊。

本章讲不仅百姓爱文王,文王更爱百姓,甚至连动物也爱。这不就是佛家所宣扬的“菩萨”么!菩萨所为不过如此,人也同样可以做到。为什么社会一定人人仇视,非要用法律来约束呢?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濯濯”,胖胖的样子。“翯翯”,洁白的样子。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表面上描写母鹿胖胖敦敦、仙鹤洁白天真的样子,实际是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出社会的太平和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

“于”,在这儿要念古音“呜”,没有字面意思,大致可以当作“随处”之意,也可以不翻译。

“牣”,“满”、“到处”的意思。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这又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画面。文王在灵沼池边,便有无数鱼吓翻腾雀跃,仿佛在向文王致意问候一样,说明文王德被四方、恩及池鱼。估计文王经常给鱼喂食,所以文王一来则鱼类集聚。不要小看动物,它们也有思想和智慧的。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廱。

“虡”,悬挂钟磬的架子两端的立柱,架子较大时,中间或拐弯处也有立柱。

“业”,悬挂钟磬的架子上的横板,根据架子的大小划分有可能是一层、二层、三层。

“枞”,钟磬在架子上的悬挂栓子。一个“虡”上有多个“枞”,右图中则有几十个,每个枞上挂一个钟或磬。

“贲”,装饰。“贲鼓”,就是经过绣边装饰过的大鼓。

“镛”,大钟。

“维”,诗经中一般作语助词,可以不翻译。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这句意思为“高大庄严的乐器骨架,悬挂着精巧别致的钟鼓”。对豪华乐器的描写,为下一句其乐融融的气氛作铺垫,同时也表现出百姓对文王的尊敬和热爱。

“鼓、钟”,这不是现代小品中的单片鼓、只手钟,而是由很多只不同类型的鼓、钟所组成的大型乐队。这两大类乐器也是当时的主乐器,演奏出来的效果决不亚于理查德克莱德曼所指挥的交响乐。其特色主要表现庄重、详和的场面,与社会伦理、天地之道相互感应。

“论”,通“伦”,指人道、伦理、礼仪等。

“辟”,通“璧”。“廱”,通“雝”,通“雍”,和谐、和乐的意思。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意思是钟鼓和谐相应,表现天地尊卑有位、人伦昭穆有序,礼安而乐融、国泰而民顺,天下太平合乎道,社会安定合乎礼,上有仁而下有义,君爱民而民忠君。《诗》也好、《乐》也好、《易》也好,之所以成为儒家重要教科书,这就是原因所在。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逢逢,矇瞍奏公。

“鼍”,鳄鱼。“鼍鼓”,鳄鱼皮制成的大鼓。

“逢逢”,象声词,指鼓声。

“矇”,有眼无珠的瞎子称为矇。“瞍”,连眼珠也没有的瞎子称为瞍。“矇瞍”,统称有眼疾之人。俗话说“瞽者善听”,眼睛不便之人一般耳音特别灵敏,所以古代乐师多数为眼疾之人。这儿的“矇瞍”就是指乐师。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逢逢,矇瞍奏公”,重复前半句特出场面的和谐隆重,鳄皮大鼓咚咚声响,乐师们十分投入地为文王演奏盛况。

本诗于高潮之时结束,让人留恋忘返、余音不断。反复吟唱,则情绪叠加,韵味俞浓。如果再配上真实的古乐,则如同仙乐一般三月不知肉味。

重分章节

有人提出如果将本诗中重复的一句“于论鼓钟,于乐辟廱”去掉,重新划分章节,正好为3章,每章6句。第一章:庶民共建,第二章:王来参观,第三章:钟鼓共庆。这样背诵起来更方便。

小雅解说诗经·大雅·灵台